美国建国前殖民地

生活2024-11-28 21:30:26

现在英国在北美有了两块殖民度:马萨诸塞、弗吉尼亚前一个主要是分裂**,而且平民居多,属于自治型,后一个主要是小贵族为主,是国王的直接领土当然两者目前还都承认英国的**,觉得自己都是英国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美国建国前殖民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美国建国前殖民地

英国的变动

现在英国在北美有了两块殖民度:马萨诸塞、弗吉尼亚。前一个主要是分裂**,而且平民居多,属于自治型,后一个主要是小贵族为主,是国王的直接领土。当然两者目前还都承认英国的**,觉得自己都是英国人。

而这时的英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还记得与分裂派同源同宗的清教派吗?美国往事-殖民地的起源:马萨诸塞。分裂派与清教派本是一家,但分裂派更激进,当年因坚持与英国教会分离,使得自己在欧洲没有立足之地,才来到北美。它的亲兄弟清教派主张清洁、净化英国教会,却不想自立门户,所以暂时得到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容忍。但随着詹姆士一世越来越独断专行,清教派对他厌恶到了极点,他们的目标也从“改革”英国教会变成“控制”英国教会,这下,詹姆士一世和清**矛盾越来越大,但是没等詹姆士一世动手,1625年,国王一命呜呼了。

詹姆士一世的幼子查理一世成为英王。这位从小就接受“君权神授”教育的王子比他爹更讨厌新教,他开始不断打击清教派,这下清**的日子也开始难过了,他们也不得不像分裂派i那样考虑未来的前途了,几个首领在剑桥大学开了个会,决定**北美。他们派人与查理一世谈判,要求得到国王的允许和授权。查理一世巴不得他们滚蛋,他大笔一挥,慷慨地把公司**授给了清**组织的“新英格兰马萨诸塞湾公司”,殖民者们将根据**组成“自治”**。**不仅使他们“合法”地在北美建立殖民地,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合法地与英国进行贸易。大多数英属北美殖民地都是根据公司**建立起来的,这些**后来演变成各州的宪法,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美国宪法。

波士顿三面环水,是个天然良港,它很自然地成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首府和商业中心。1630——1640年间,清**们因为国内的教会打击,像潮水一般涌出英国,史称“大**”。仅从这点上就看得出来,清教是个势力庞大、能量惊人的团体,查理一世让他们离开英国实在是为自己多拣了几年的命。尽管如此,在他登基二十多年后,那些留在英国的清**还是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清**们的特点

那清**们到底有哪些特点呢?

1、勤奋工作,他们一星期工作六天,唯一的休息日是“礼拜日”,去教堂做礼拜,听牧师讲道,有时三四个小时,更多的时候是八九个小时。

2、虔诚,布道时有人在教堂里拿着鞭子巡视,看谁打瞌睡或走神儿就给他一下,绝不手软,小孩和狗也不例外。

3、保守,**们永远都是穿着黑色的衣服,女人从头到脚包得严严实实的,他们认为任何一种诱惑都是魔鬼的试探,要坚决**。直到今天,在道德上,美国社会比欧洲、亚洲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更加保守。仅凭这一点,清**就功不可没。有人甚至认为,没有清教,美国就不会成为现在的美国。

4、**娱乐,人们业余时间除了学习《圣经》,几乎没有任何娱乐。他们做礼拜时既没有音乐,也没有烛光。波士顿地区直到19世纪中期才开始庆祝圣诞节,因为任何形式的庆祝或娱乐都被认为偏离了上帝的准则,是不道德的。

5、女人没有独立地位。男人在家是一家之首,在外是社会公民。而女人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选举权,做礼拜时要与男人分开,不能在公共场合或教会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她们唯一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

6、政教分离、清教并不主张“政教合一”,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政教“互不干涉”的境界。虽然谈不上完全的“政教分离”,但至少表面上,神职人员是不能在**任职的。

7、重视教育,殖民地**通过法律,规定每50户人家必须有一个专业老师,住在同一个区域的所有的家庭都必须根据收入缴付教育经费,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拥有同样的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是现代美国公立学校制度的起源。清教的那些从剑桥和牛津毕业的饱学之士,不能忍受新大陆没有高等学府的事实。1636年,在到达北美仅仅6年之后,他们创建了“新学院,也叫“新城学院”。1639年,一个叫约翰·哈佛的剑桥毕业生,在遗嘱中把自己的图书馆和一半的财产捐献给“新学院”。从此,“新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后来变成了“哈佛大学”。

罗得岛的创建人:威廉姆斯

怀着崇高的理想来到新大陆的清**们得到了他们向往的自由。然而,他们在享受自由的时候,却忘记了别人也需要自由。他们忘记了自己在英国所受的宗教迫害,认为自己的宗教是世界上唯一正确的信仰,不允许任何人玷污它的纯洁。天主**,犹太**,英国的新**,“教友会”**,“浸礼会”**,以及**教的其他派别,都被视作异端。

这时候来了一位年轻人,马萨诸塞湾总督温斯洛普热情地接待了他,并邀请他担任波士顿教堂的助教。这可是个地位崇高、令人羡慕的职位,很多人做梦都想得到。但是,这个人不但拒绝了总督的邀请,还谴责了清教派在马萨诸塞湾的所作所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人名叫罗杰·威廉姆斯,1603年生于英国,是个天赋极高的语言学家,精通拉丁语、希伯来语、希腊语、荷兰语、法语等9种语言。他毕业于剑桥大学,不但学问出众,而且为人厚道,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周围的人,从剑桥毕业后,威廉姆斯四处传教。他亲身感受到因信仰不同而引发的宗教战争给欧洲人带来的苦难,也目睹了英国教会的腐败与专制。

威廉姆斯说了另外两个著名的观点:

第一,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宗教自由。

第二,为了保证信仰自由,教会与**必须彻底分离。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太正常了, 但是不要忘了,罗杰·威廉姆斯生活在17世纪。欧洲所有的国家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所有的国家都有“国教”,比如法国和西班牙的天主教,俄国的东正教,英国的新教,等等;当然,所有的国家都没有宗教自由。

就这样威廉姆斯离开波士顿,到了分裂派建立的普利茅斯殖民地。但没多久,威廉姆斯就发现这些分裂派其实与清教派只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而且他们的专制作风如出一辙。

他只能继续到处寻找合适的地方,但是孤身一人的他在北美生存太困难了, 这时候大好人又出现了,还是我们可爱的印第安人,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威廉姆斯从纳拉甘西特湾的其他印第安部落手中购买了一块土地,与12个支持者一起,建立起一个新的殖民地——普罗维登斯,意思是“神意”“天佑”。后来,它与另外两个小殖民地合并成为“罗得岛殖民地”,这就是现在美国的罗得岛州。

威廉姆斯是罗得岛殖民地的灵魂与支柱,他为罗得岛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财产。在罗得岛,威廉姆斯完全实施了“宗教自由”和“政教分离”的主张。虽然他自己是非常虔诚的**徒,但他欢迎所有不同信仰的人来罗得岛,包括当时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教友会和犹太教**,甚至无神论者。在威廉姆斯的领导下,罗得岛成了真正的“自由乐土”。这个今天美国面积最小的州,只有4000多平方公里,100多万人口,在地图上可以忽略不计,但在美国的民主建设史上,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巨人。

1683年,80岁高龄的威廉姆斯去世。他的一生都在宗教与政治的漩涡中度过,被视为有“危险思想”的人物,因为他超越了他的时代。后来的政治家们,如托马斯·杰斐逊,曾多次引用威廉姆斯及其他英国政论家的“隔离墙”概念。美国的“建国国父”们几乎全盘照搬了威廉姆斯的思想,把“宗教自由”和“政教分离”写进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也就是《权利法案》的第一条(第一到第十修正案合称《权利法案》)。第一修正案是“美式”自由与民主的基本保障,它让这个以**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家否定了**教成为“国教”的可能,避免了折磨欧洲一百多年的宗教战争在新大陆重演。它不仅为新生的国家带来长治久安,也为自由提供了最广阔的发展空间。不然现在美国最有钱的犹太人就根本不会去美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