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报新闻
100年上下求索铸就文脉,100年初心不改赓续发展。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考古学也迎来了百年诞辰。7月6日,“山东考古成就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200余件山东地区出土的重要考古文物集中亮相,揭开了埋葬在历史与黄土中的神秘岁月。
2021年7月6日,济南,“山东考古成就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通过200余件山东地区的重要考古出土文物带领大家探寻时代脉络,承载文化之魂。
齐鲁先人有多牛?
这场惊艳的“考古成就展”告诉你
山东大地上生活过哪些先民?古代齐鲁有多富庶辉煌?古人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同?古代高规格墓葬有哪些惊奇发现?在“山东考古成就展”的展厅中,这些问题都将得到**。
章丘城子崖、岳石文化、日照两城镇、泗水尹家城、大汶口文化……步入展厅,山东百年考古史的关键词映入眼帘,这是一代又一代山东考古人用手铲和毛刷翻阅“无字地书”,在齐鲁大地上风餐露宿绘就的一副文明画卷。
“山东考古成就展”分为五个单元,通过展示城子崖遗址、焦家遗址、张马屯遗址等,梳理了海岱地区的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展示了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灿烂成就。出土的后李文化时期的植物遗存,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图像文字、高等级贵族墓葬、精美陶器等,反映出海岱先民在培育农作物、制造工具、建设村落、治理国家、创造文化以及发展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
比如,近年来,在济南长清月庄遗址发现的后李文化时期的炭化稻样品,经科学测年,绝对年代距今约7000年,是迄今发现中国纬度最北、年代最早的炭化稻遗存,比之前记载的黄河流域最早的稻米遗存要早2000年。
同时,“山东考古成就展”还展示了海岱地区文化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海岱地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供应地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之一。后李文化对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等东北亚地区史前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大汶口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开始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传播;儒家文化、齐国思想、泰山精神等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重要成就,向世界贡献了独特而深刻的思想制度体系,并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山东考古有多赞?
这条完整的考古文化发展序列告诉你
百年来,经过一代**古人呕心沥血的发掘研究,目前山东地区已构建起“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表明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是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
·龙山文化:推翻“中国文化西来说”
1928年,时任教于齐鲁大学的吴金鼎调查了城子崖遗址,开启了山东考古的先河。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
在城子崖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证明以山东为中心的东部沿海一带,存在着一支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它以磨光黑陶为典型器物,是与彩陶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系统。
作为山东最早发现的考古学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现和确立为我国古文明本土起源说提供了考古学上的确凿证据,从根本上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大汶口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1959年,为配合津浦铁路复线工程,考古学家在山东泰安大汶河南岸的堡头村西,发掘了133座史前墓葬。1962年,曲阜西夏侯遗址的发掘,从考古层位上确定了此类遗存早于龙山文化,1964年,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先生将其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2012年12月5日,彩陶盉,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年-前250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展。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解决了龙山文化的渊源问题,把山东新石器时代文化由龙山文化向前延伸了1500余年。
·岳石文化:填补龙山文化与商文化之间的空白
1973年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发掘了泗水尹家城遗址,提出了“尹家城第二期文化”的命名,首次区分出了位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层之间的岳石文化层。
1981年,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提出了“岳石文化”的命名并得到认可,岳石文化是夏代至商早期分布于海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它的发现明确了龙山文化的去向,填补了山东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的空白。
·北辛文化:解决大汶口文化的渊源问题
1978至1979年,社科院考古所山东队和滕县文化馆发掘了北辛遗址,发现了早于大汶口文化的北辛文化,不仅为大汶口文化找到了来源,也使山东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往前提了1000年以上。
作为黄河下游较早期的文化遗址,它还为我国原始社会早期的农业、手工业及渔猎生产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
2020年5月17日,在山东枣庄市滕州市博物馆,市民在观看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陶盖鼎。
·后李文化:唤醒8500年前的历史
20世纪80至90年代,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陆续发现了一批以临淄后李一期、章丘西河、章丘小荆山等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进而提出了“后李文化”的命名。该发现将山东地区的史前文化提前至距今8500年前后,使山东史前文化序列更为完整。
近年来,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后李文化时期的植物遗存进行研究,让黄河流域早期稻作农业的范围进一步北扩。
·扁扁洞与张马屯:填补山东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
2005年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发掘了扁扁洞遗址。该发现确定了山东地区1万年前后的有陶新石器时代遗存;张马屯遗址经过碳十四测年,年代为距今9000年左右,比后李文化遗存早了约1000年,代表了后李文化早期或早于后李文化的海岱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存。
万载神州有遗迹,这两处古老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山东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
12座墓葬出土!
济南发掘山东最大规模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近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在济南东郊发掘出一组元代家族墓群。该墓葬群共有12座,包括11座造型刻画精美的砖雕壁画墓和1座石室墓,其中7座墓葬有明确纪年及墓主人信息,这在山东地区非常少见。
该墓群的规模堪称山东地区已知元代砖雕壁画墓中最大的一个。通过出土文字证据,确认墓地为元代晚期的郭氏家族墓地。
这批元代墓葬排列有序,部分墓主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为研究元代晚期家族墓地的排列方式提供了新的材料。
墓葬砖雕及壁画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开芳宴、启门图及日常生活场景等,为研究元代晚期济南地区特定阶层的习俗、风格等提供了代表性材料。济南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李铭指出,“图案是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物之一,人物的服饰、动作、使用的器具等,都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人情风貌等的直接历史物证。”
墓葬中出土的各类瓷器可以作为元代晚期的标准器,为周边地区元代墓葬或遗址出土瓷器的断代提供帮助,具有标尺作用。
从1928年的城子崖遗址发掘到如今的元代砖雕壁画墓群出土,一路走来,山东考古工作为中华文明的探索贡献了不凡的力量,相信在未来,还将取得更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根据相关规划,2021年,山东将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实施焦家遗址、岗上遗址、城子崖遗址等主动性考古项目;到2025年,将建成20个中国国家及山东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并对外开放。
万载风沙,沧海桑田,遍布齐鲁山河的遗址,如同远古先民为我们埋下的一个个大型“盲盒”,在考古工作者手中,它们重新绽放出属于那个时代的鲜活与瑰丽,将遥远模糊的古老传说变为可触碰、可见证的真实历史。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王乐双 综合中国新闻网、环球网、山东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海报新闻等)
责编:张明月
审核:田连锋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