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圣帝君关羽的一生你了解多少

分享2024-11-27 19:28:42

关圣帝君关羽的一生你了解多少_http://www.jzs.cc_分享_第1张

作为文学形象的关羽

作为威震华夏的勇士,关羽从他殒命之时开始就成了优秀军人的代名词,但是他是如何 财神的呢?这条历经千年的演化之路,体现了从历史形象到文学形象的复杂演化之路。

南北朝时代:神话的起点

从关羽殒命之后,关羽的形象就开始了神话的过程。南北政权对于这个汉族英雄都有不错的评价

关帝庙里的关公

陈寿《三国志·关羽传》的正文仅953字(对比诸葛亮传则是4310字),对他的评价也并不甚高,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起,关羽就成为了勇士的代名词:“性果毅,便弓马,开豁勇壮。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关羽的忠义形象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流传,《晋书·慕容德》有载:“昔关羽见重曹公,犹不忘先主之恩。”

类似的记载还有两处,证明了关张是赳赳武夫的代名词:

鲁爽反,沈庆之使薛安都攻之,安都望见爽,即跃马大呼直刺之,应手而倒,时人谓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南史·薛安都传》

陈吴明彻北伐高齐,尉破胡等十万众傈盾,有西域人,矢无虚发。明彻谓萧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即出阵,掷铣杀之。——《陈书·萧摩诃传》

也是在南北朝时代,关羽出现了类似于凯尔特民族英雄亚瑟王的“剑神”传奇: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记载:“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英雄在拥有神兵利器的时候所向无敌,而在失败之后,亚瑟王也将神剑投入阿瓦隆湖。可见不论中外,经典的民间神话都是有很稳定的内核的。

当阳玉泉寺

唐代:国家祭祀的开始和民间崇拜

在唐代的民间神话里,关羽是一个狞厉的阴间鬼将,咸通年间的长安,流传着关三郎带鬼兵入城的故事; 无独有偶,在湖北当阳、关羽的丧命之地附近,也流行着关羽阴魂不散的故事,属于天台宗的玉泉寺有这样的碑文:《重修玉泉寺关庙记》:根据碑文记载,之前此地已经有了关羽的遗庙,玉泉寺是后人补建的。

“玉泉寺覆船山东,去当阳三十里,叠嶂回拥,飞泉迤逦,信途人之净界,域中之绝景也。寺西北三百步,有蜀将军都督荆州事关公遗庙存焉。将军姓关,名羽,河东解梁人。公族功绩,详于国史。先是,陈光大中,智顗禅师者至自天台,宴坐乔木之下,夜分忽与神遇,云:愿舍此地为僧坊。请师出山,以观其用。指期之夕,万壑震动,风号雷虩。前劈巨岭,下堙澄潭,良材丛木,周匝其上;轮换之用,则无乏焉。”

雍和宫关羽画像唐卡

后来关羽的魂魄表述愿意皈依佛门:“**愿与子平建寺。”寺成,关公向**乞受归戒。就这样,关羽从荆楚的地方性神明、历史人物演化来的地方性崇拜,开始与佛教结缘,成为了佛教的伽蓝神之一。这一传统在中国的广大地区都依稀可见,甚至到了后来,连北京的雍和宫这种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关羽的供奉存在。

当阳玉泉寺秋景

在唐宋之交,关羽的地位迎来了第一次重大提升,短暂成为了国家的崇拜神明:在之前的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深感国力疲敝,于是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将太公庙升级为武成王庙;而关羽在782年,以蜀汉前将军、汉寿亭侯的身份,和周瑜、张飞、吕蒙、陆逊、陆抗等人作为武成庙的从祀对象,但是这一段祭祀也非常短暂,于公元786年终止了。

两宋时代:关羽形象的飞升与外敌入侵

瓦子勾栏

大体从宋代起,对关羽的崇拜日渐高涨,民间对他赞誉有加,将很多原本不属于他的事迹(如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等)归于他。

在官方层面,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北宋之后,于开保三年选出古今忠臣义士二十三人表彰功绩,并为其坟墓设立三户守墓人进行祭拜,关羽就是获得祭拜的名单人选之一。虽然刘备、诸葛亮、张飞也是二十三人之一,但是只有关羽一人的祭祀是从唐代一直延续下来的。1013年宋真宗出资修缮了玉泉寺中供奉关羽的显烈庙,后来哲宗在绍圣三年赐予了玉泉寺以匾额,玉泉寺因此得以成为了有皇家庇护的皇家级寺庙,地位日益显隆。

宋徽宗寄希望于历史名将驱逐胡虏

而到了北宋末年,随着北方外敌入侵威胁的加剧,关羽等武庙人物的地位也日益提升,从北宋到南宋之交,关羽的官方祭祀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宋徽宗于1102年加封关羽为忠惠公,于1108年加封关羽为武安王,1123年封为义勇武安王,这都是象征着武德的光荣字眼;而随着南宋的建立,关羽的地位也是有增无减,比如宋高宗在1128年封关羽为壮缪义勇王,1187年加封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在意识形态层面,和诸葛亮的故事类似, 由于南宋的国际处境和国家格局已经成为了退居南国的汉族正统政权,所以蜀汉的处境非常能引发南宋臣子的共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蜀汉北伐,成为了南宋主战派臣子的心灵寄托。因此在南宋时代,蜀汉成为了南宋官方认可的正统,民间的三国图景和官方的三国历史评价开始合流,蜀汉英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民族色彩。

宋金战争再次提高了关羽的地位

而且从得国方式上,正如后来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述: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而在此之前,北宋灭南唐、北汉,宋太祖篡位都类似于曹魏,所以南宋的格局迫使南宋士人们在舆论上为蜀汉伸张士气。

因此,刘备集团在文人词作中的形象也越来越正向:无论是辛弃疾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还是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还是周必大在为《续后汉书》作序时提到“三国志 以魏为帝 而指汉为蜀 设心已偏”,黄震在其《黄氏日抄》中也表露了类似的情绪:“蜀者,地之名,非国名也。昭烈以魏贼。是天下未尝以蜀名之也”,朱熹也认为蜀汉是正统之余,北方的金国是伪朝。

直到南宋末年,在宋朝遗民郑思肖的《古今正统大论》中,他所认为的正统王朝,只有“三皇、武帝、三代、两汉、蜀汉、大宋而已”,这无疑借用蜀汉来比喻南宋,暗喻元朝为侵略者和僭主。他还认为:“曹操、孙坚本为汉臣,其后曹丕、孙权僭位称帝,属于僭逆,人臣篡人君之位曰逆,斯二者,天理必诛。”这很显然讽刺的是金元政权对于北方领土的侵占,认为他们占据中原是鸠占鹊巢,对此感到痛心疾首。

这一思路也被后代所承袭,比如清代的《西湖佳话》卷七《岳坟忠迹》记载:当父母生他(岳飞)的时节,有娠昼寝,梦见一个金甲红袍、身长丈余的将军,走进门,大声道:“吾乃汉朝张冀德也,今暂到汝家。”说毕,即时分娩。这时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只大鸟,像鹄,鸣叫着飞到屋上,所以给孩子取名为“飞”。可见从此开始,**开始将本民族对北虏作战的英雄,和之前的蜀汉挂钩。

除了军事色彩,也是在宋代,关羽在民间兼具了求雨和祈求丰年,旱涝保收的农神职能。在作为农业社会的中国,农业收获的多寡又直接与财富量相挂钩,所以关羽在民间,具备了潜在的财神属性;而关羽千里走单骑、不慕钱财、归还曹操金印的形象,也让走南闯北的贩夫走卒们所心向往之,从而让他与民间商业活动产生了联系。

此外,随着武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大名鼎鼎的偃月刀在宋代开始出现,成为关羽的专属兵器。而历史上关羽使用的武器,只有可能是汉剑、环首刀或者马矟。

湖北鄂州博物馆藏之三国时期吴国环首刀

元明时代:关羽文学形象的定型和晋商的崛起

三国志平话

到了元代,随着全国性的统一,南北方的民间三国文化开始交汇和碰撞,关羽忠义的故事更频繁的出现在话本、戏剧等文学艺术形式中。话本《三国志平话》、关汉卿的元杂剧《单刀会》等,均塑造出关羽的忠义形象。在道教中,关羽已经享有神灵称号,道教经典之一《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也是寄名于关羽。

在元末明初,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关羽忠义形象的正式成型。《三国演义》是在充分吸收正史、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等众多文本上完成的,它的出此时预示着关羽文化和关羽形象的基本定型:各种功绩和故事从当初的斩颜良,丰富为斩颜良、诛文丑,从“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到千里走单骑,历史人物被丰富为饱满的文学人物。

晋商崛起推动了关羽 的流传

但是真正让关羽从一众历史人物,比如孔明、周瑜、鲁肃、张飞等脱颖而出的,还是经济性因素:晋商的活动。明清时期的晋商崛起于明代,起初都是靠边境贸易起家,而后坐地贩盐,转向内地贸易。从此开始,山西的晋商由于取得了盐引,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并与国家的北方防务紧密挂钩。而关羽的故乡解城就是盐池所在地,古代解盐非常有名。晋人所把持的经济命脉供养了北方边防的军事防线,关羽的军事属性,开始和山西人对于关羽的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相结合,这才有了关羽成为武财神的可能性。

晋商随着商道和运河深入南方,1571年,官员潘季驯在治理下邳地区的黄河水患时,就梦到关羽托梦来见,告诉他治理水患一定能成功,其侍卫拿着扫帚告诉潘季驯,这就是武安王关云长,潘季驯突然意识到,扫和埽(治水工具)是谐音,所以大兴关羽崇拜,从而调动了当地人心,

解城盐池

并得到了当地晋商的协助和支持,最后得以成功,可见关羽成为了协调官、商、民的关系,而且治水 民生关系密切,这进一步加强了关羽 的财神潜质。

而除了山西,陕西也是关羽信仰的核心地带和发祥地;山陕商人联合原因很多,除了地理靠近、商务合作很多,更重要的是对关公忠义的信仰。关公崇拜是山陕商人共同的信仰。《三国志》中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山西解州是关羽的出生地,而陕西相传是关羽的改姓之地。相传关羽在杀死横行乡里的恶霸之后,逃亡到陕西,为了逃避通缉在过潼关时指着潼关为姓,索性姓关。再加上秦晋两国在先秦时代有秦晋之好,所以关羽与山陕两地的商人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山陕商人常年在外经商,关羽就成为了地区共同体的共同祭祀对象。

新疆关帝庙

不过,在明清改朝换代的战争中,关羽的神格和神性受到了一丝质疑:在意大利传教士艾如略的《口铎日抄》里,明朝、后金和李自成起义军都在使用关羽崇拜作为自己激励士气的手段,关羽在庇护对象上显得不分是非,而被高度神格化的关羽也没有让大明免于灭亡的命运,“今羽之号愈尊,而流寇所蹂躏之踪,几半中华”,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清朝统治者对于关羽的崇拜。

清代:关羽地位的提升和影响力扩大

早在明代,东北地区已经建有一定数量的关帝庙。女真政权入关之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就 对关公非常推崇。明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东修建七大庙,其中就有关帝庙;而从皇太极(天聪)初年开始,清军在出征、班师祭旗纛的时候“附祀关帝庙”。皇太极即位后,赐额“义高千古;乾隆十二年编纂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也记载:“凡朝祭之神,皆系恭祀佛、菩萨、关帝。”

关羽被俘虏遇害

在清朝入关后,关羽的地位几乎登峰造极,“汉封侯,宋元封王,明清封大帝,历朝加尊号”,清人对于岳飞地位的压制和对于关羽地位的抬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族矛盾指向的缘故:岳飞对抗的是后金的祖先金人而关羽称雄的时代是汉族的内战时期。在明万历年间,关羽已经有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的称号。清代的关于封号更是有增无减,光绪五年(1879 年),关帝加号“宣德”,最终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大帝”,列在最前面的就是忠义二字。

也是因为忠义,关公才成为了商业伦理的重要象征。关羽重情重义,对刘备忠心耿耿,与张飞情同手足。据《三国志》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为效忠刘备,关羽舍弃功名利禄,千里走单骑,拒绝孙吴的诱降,甚至不惜自己生命,华容道放走曹操,则是体现了关羽甚至可以将恩义凌驾于军令之上。由此可见关羽的忠与义,这也是后人如此推崇关羽的原因。但这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人治、重人情关系的一面。而商业中的人情世故,其实恰好是关羽所缺乏的:

关羽千里投奔旧主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关羽在这里的自负、傲慢、讲资历的形象跃然纸上,与后面他拒绝孙权的“羽骂辱其使,不许婚”形成了连贯的人物行事逻辑。这说明:文学人物一旦从历史形象的桎梏中获得了自己的生命,那么就会以自己的独立逻辑继续演化,而不用遵循之前的历史人物的行事逻辑了。

虽然历史上关羽有 自负的一面,但是在经营活动中,商人从单纯追求商业利益,到逐渐认识清楚诚信才是商业经营的成功之道,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关公是他们在探索中寻找到的榜样。

所以在崇拜场地上,关羽庙与山西、陕西商人的会馆开始合二为一。会馆是商帮聚集交流情感、处理各种事务的办事机构,《汉口山陕西会馆志》中记载:“会馆者,为山陕两省士商办公之所。”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共同营造的公共空间,也是山陕商人关公忠义文化信仰的重要祭祀、供奉的地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关公是山陕会馆中最重要、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神灵,接受着商人们的虔诚祭拜。随着晋商的崛起和壮大,关帝信仰最后走向了全国。

随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于扩张,关羽信仰被戍边的满汉、锡伯军民带到的新疆地区。早在康熙、乾隆时代,新疆东部的巴里坤地区就有了关帝庙的存在,比如在**的满城和迪化地区,都有关帝庙的存在,在塔尔巴哈台满城关帝庙里,甚至还有乾隆御笔提写的匾额。而在南疆的各个交通要地上,关帝庙发挥着汉族聚落中心点、旅馆、宗族中心的作用,林则徐在流放到新疆之后,几乎一路上都有关帝庙提供住宿接待。在同治回乱之后,1884年新疆建省之后,新设置的厅和县中,十个有9个有关帝庙。民国初年,林竞来到新疆的门户星星峡考察时,虽然当地只有几户人家,但是也有3座关帝庙,可见关羽崇拜随着汉族的**而推广到了少数民族地区。

总结

关羽漫画形象

总而言之,关羽在不断地丰富形象的过程中,完成了从历史人物到文学人物的演进;而这个创作过程是一个集体创作的积淀过程,如同考古遗址一般累积着各种层叠;这其中有着经济因素、农业因素、军事因素和民族因素,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民族因素和经济因素;明清时代的经济因素:晋商,才是近代关羽文化图景在中国彻底定型的原因。虽然关羽的很多大名已经在外,但是不是英雄,怎么懂得寂寞,一个历史人物的文学形象越知名,那么他的历史形象就越鲜为人知、越孤独。

底层的流民社会看重的是关羽节义、与兄弟相互关照的义气;文人看重的是关羽的汉族属性、忠臣属性以及“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的儒雅,武将看重的是斩颜良、水淹七军、“羽威震华夏”的勇猛,商人看重的是关羽长途跋涉的坚韧、以及讲信用、重然诺。关羽的故事成为了一个开放的文本,可以供任何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阐释和解读。

参考文献:关羽:神话的《三国志》英雄-渡边义浩宋代士人之三国正统观研究_平先荣清代新疆的关羽崇拜关公忠义文化与山陕商人探析_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