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森工集团公示名单最新

分享2024-11-28 22:16:13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内蒙古森工集团公示名单最新_http://www.jzs.cc_分享_第1张

当历史的车轮行至2022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迎来开发建设70周年。

在历史长河中,70年犹如白驹过隙,却是林区发展历程中最辉煌鲜活的一页。今日林区,和谐之美在点滴中呈现,张张笑脸溢满了幸福的音符。这,正是林区开发建设70年来的民生巨变!这巨变,我们听得到、看得到、感受得到;这巨变,每个人亲身经历、触手可及……

安得广厦千万间 棚改圆了“宜居梦”

“快过节了,知道你们生活有困难,我特地来看望你们。”

“希望你们住房条件尽快改善,日子越过越好。”时隔8年,温情的话语,仍时时萦绕在郭永财一家人心间,每每回想,心里禁不住阵阵激动。“怎么也想不到能到我们家。”郭永财回想到自己家里那天的情景激动不已。

如今,住在温暖的回迁楼房里,棚改居民郭永财再也不担心晚上会被冻醒。他说:“关心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现在我们告别了‘板夹泥’房,想邀请他到新家坐坐。”

不仅郭永财难以忘记,林区人也永远铭记。2014年1月26日下午,来到地处边陲的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林业职工群众,在郭永财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一家人的情况,并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林业工人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大家。”亲切的话语,给予了棚户区居民温暖与关怀。

2014年8月,郭永财一家告别居住了几十年的“板夹泥”房,搬进了新居。现在,老郭一家已经在敞亮的楼房里度过了8个春节。

在林区,“棚改”受益者不止郭永财一家。为了把温暖送到更多的棚户区居民心坎上,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森工集团将棚户区改造任务作为“一号民生工程”,举全林区之力,重点部署、重点督办、重点推进,在10.67万平方公里的林海打响了棚户区改造“攻坚战”。

1952年,林区第一代开发建设者们来到这里,全面拉开了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的序幕。伴随着“顺山倒”的号子,他们爬冰卧雪、栉风沐雨,将一棵棵栋梁之材运送到全国各地,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国建设。

开发建设之初,广大务林人“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严重。“棚改”之前,许多职工仍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建公助”的板夹泥房屋中,房屋阴暗狭窄,夏天漏雨、冬天透风。住房问题成为广大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亟待解决。

职工利益挂心间,一枝一叶总关情。面对林区历史上积累下来的大量民生问题,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森工集团把民生改善作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保障,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

——2008年,内蒙古森工集团筹措1700万元建设资金,将得耳布尔、金河等森工公司作为棚户区改造工程试点,当年260多户林业职工喜迁新居。

——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启动了东北四大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内蒙古森工集团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以大幅度改善林区职工居住条件为目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

——2009年,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拉开帷幕,17个森工(林业)公司的数千施工大军开进工地,抢工期、抓进度,同年完成改造面积60.2万平方米。

——2014年,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35333户,已基本建成14236户,交付入住1.2万余户。

——2015年1月,经过两轮的摇号抓阄,林区6630户棚户区居民拿到棚户区改造异地建设牙克石二期、海拉尔一期新房钥匙,告别居住了几十年的“板夹泥”房,享受现代都市生活。

结合“棚改”工程,内蒙古森工集团实施了生态移居工程,将124个建制林场的居民整合撤并,对保留居民的36个中心林场进行标准化建设,5.22万户生活在森林腹地的职工居民搬出大山,圆了安居梦。同时,深山远山搬迁扩大了林区腹地无人区面积,减少了森林腹地的人为干扰和火灾隐患,降低了森林资源管护成本,恢复造林地8.4万多亩,森林资源生活消耗大幅降低,每年可减少森林资源蓄积消耗近3万立方米,生态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一波又一波环境建设热潮不断掀起,一幢幢新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笔直的道路延伸至林海深处,一张张务林人的笑脸荡漾着幸福欢欣。每一个受益家庭,都对应着林区职工群众幸福“图谱”中的一个坐标,织就了覆盖林海的民生网。拆除的是多年的历史欠账,树起的是一座党在人民群众心中深深扎根的丰碑。

绘就民生画卷 托起稳稳的幸福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2020年8月,全国和自治区解困脱困第三方成效评估结果显示:林区解困脱困工作的精准程度高,抽查的困难职工样本中,错评率、错退率、漏评率、漏退率均为0%,动态管理精准率、结对帮扶覆盖率、综合帮扶方式精准率、困难职工对帮扶工作满意度、综合评价的精准帮扶率、整体政策知晓度6项获评100%。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一直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森工集团把解困脱困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全林区构建起“党委领导、行政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负责、各方参与”的林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长效工作责任机制,以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为龙头,所属森工公司工会、帮扶中心为支撑,二级帮扶站点为前沿的“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三级帮扶工作**体系,搭建了救助、**和服务为一体的帮扶救助工作平台,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一助一”“多助一”活动,奋力夺取职工解困脱困的全面胜利。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林区共筹集送温暖、日常救助等帮扶资金4578万元,帮扶各类困难职工5.7万人次。

开展“春送岗位”活动,举办职工技能培训班,增强困难职工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夏送清凉”活动,慰问生产、基层一线和户外工作者,发放凉席、凉帽、凉枕等防暑降温用品;开展“秋送助学”活动,“十三五”期间筹集“秋送助学”助学资金1155万元,3831名困难学生通过资助圆了大学梦。开展“冬送温暖”活动,每年冬天组织患慢性病职工温泉疗休养;“三八”节走访慰问困难女职工……林区各级工会深入贯彻“服务职工、精准救助”主题解困脱困系列活动,结合林区困难职工的困难程度、致困原因、帮扶需求等,采取送政策、送医疗、送助学、送物资、送资金等多种帮扶措施,做到区别情况、因户施助、分类帮扶、标本兼治、注重实效,努力实现了“全覆盖、不遗漏”的工作目标,真正把解困脱困工作做成暖人心、聚人心的“民心工程”。

目前,林区有标准化帮扶中心23个,一站式帮扶大厅面积1427.3平方米,配备帮扶中心专**工作人员83人,实现了组织体系化、工作信息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工作制度化“五化”建设。

解困脱困立足精准  方寸间彰显“林区做法”

清晨,掩映在松桦林中的养殖点炊烟袅袅、云雾缭绕,任庆良夫妇又开始一天的忙碌。“溜达鸡”潮水般飞出鸡舍,鸭、鹅在溪水里追逐,肥猪在圈舍里吃食,黑白花牛徜徉于绿野。

任庆良曾是绰源森工公司梨子山林场一名采伐工,爱人没工作,两个孩子先后考上大学,生活拮据。2015年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任庆良由采伐工转变为管护员。翌年公司号召困难职工发展家庭经济,任庆良积极响应。他靠公司工会提供的无息贷款买了1000多只鸡雏,林场还帮助他在梨园山庄北面山坡的松桦林里建造了标准化鸡舍,可为就近饭店提供优质活鸡食材。

寒来暑往,在任庆良夫妇精心饲养下,养殖规模和种类逐渐扩大和增多。“有党的好政策,有公司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只要勤劳,想要的小康生活就能实现。”任庆良说。

如今,孩子们在江苏省工作,大儿子买了楼房成了家,小儿子事业有成,夫妇俩很欣慰。闲暇之余,任庆良还把养殖点生活场景和梨园山庄秀美景色拍成照片、录成短视频放进抖音里,得到好友们的点赞。

精准施策,把“输血”解困变为“造血”脱困。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将“精准”作为解困脱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困难职工的实际出发,做到精准识别,高效救助。任庆良一家仅是林区精准解困脱困的受益者之一。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围绕林区“1 N”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体系的总思路,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林下资源采集、旅游产业等,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走发展家庭经济的勤劳致富之路。

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还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建立技术服务体系。除采取集中或现场指导等方式抓好技术培训外,还为经济户购买书籍、光盘等技术资料。此外,各级工会采取“订单培训”的方式,举办了母婴护理、养老护理、蒙古刺绣、烹饪、月嫂、雪雕等一系列热门实用的培训,帮助困难职工掌握增收致富技能。

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群众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十三五”期间,内蒙古森工集团工会下发家庭经济贷款4358万元,扶持家庭经济户4545户,脱贫865人,选树创业带头人472人,带动就业3122人,使发展家庭经济真正成为停伐后职工转岗分流,实现困难职工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70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始终坚持把民生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林业职工,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