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在如今的世界平平无奇,谁能想到当它尚未被发明前究竟经历过多少次试炼,当我们读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时,再次深刻地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别人苦心孤诣的发明即便你忽视了,依旧闪闪发光。
爱迪生改进电灯的3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借鉴前辈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爱迪生改进电灯前70年,世界上已经出现了第一盏弧光灯,那是法拉第的老师、英国皇家研究院教授汉弗莱·戴维利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的,当时这种弧光灯造价高昂且使用不便。
爱迪生发明家的生涯从16岁开始,自动电报机、自动数票机、实用打字机、自动电话机、留声机应运而生。直到爱迪生32岁时开始萌生改进电灯的想法。
他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大量翻阅关于电力照明的书籍,参考前人成功以及失败的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浪费时间。最终在短短的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爱迪生经过试验制作出世界上第一盏具备实用价值的电灯。
勇于向难题发起挑战,追根溯源发现问题的本质。
在弧光灯被发明出来后的70年里,不是没有人尝试过电灯的改良设计,只不过因为材料太多,难度太大试验复杂,许多人都半途而废。
爱迪生翻阅书籍,积累了大量理论储备后着手开始实验,从最普通的白热灯入手,联想到炭丝材料,发现一经通电就会断裂,即便抽空了灯泡里的空气也仅仅持续发光8分钟。
真空状态的原理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耐热材料,炭丝显然不够,后来爱迪生又尝试了白金、钡、钛、锢等各种稀有金属,效果不甚理想。
最终,爱迪生将自己所能想到的耐热材料全部记录下来,一共有1600多种,紧接着是不厌其烦地一一试验,到最后发觉最初的白金材料最合适,可是成品电灯只有两个小时的寿命,价格却是贫民买不起的。
精益求精,造出物美价廉的平民电灯
即使研究出了比70年前性能更加优越的电灯,尝试了上千种材料试验,爱迪生依旧不放弃研究出平价耐用的电灯。
脑海里不间断地思考,爱迪生意外想到棉纱的纤维比木材更好,用棉纱纤维制成的炭丝将灯泡的寿命延长到45个小时,消息一传出所有人都在欢呼,心满意足。
爱迪生没有喜形于色,仍然在思考更好的材料,“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超过10000个小时。他继续苦心琢磨,得益于棉纱的启发,爱迪生从植物纤维入手寻找试验,所有的植物、甚至是动物的毛发,都成了他手中的试验品,重复上千种终于找到了物美价廉的灯丝。
用竹片烧成的竹丝灯泡通电以后能够连续燃烧1200个小时,从此竹丝灯泡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了保证电灯性能的稳定,爱迪生精益求精地反复试验世界各地的竹子,从中挑选出了最合适的灯丝材料。
后来的后来,又改用钨丝灯泡,一直沿用到今日。
总之,爱迪生不是电灯的第一发明者,却是改良电灯、普及电灯、带给千家万户光明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