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湖北省的简称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源自古代“鄂国”,若再问古鄂国到底在哪,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作为湖北人,若不了解自己家乡的人文历史,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或许有人要问,古鄂国不是在长江边上的鄂州市吗?那里的地名带“鄂”字,应该就是古鄂国的所在之处。但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若要知道古鄂国究竟在哪里,不仅需要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查考,还得结合地下出土的文物进行综合分析。
卾字金文写法
史籍关于古鄂国的记载,据笔者目前掌握的信息,还是有一些线索可以寻找的。主流观点认为古鄂国最早并不在今江汉流域,而是远在今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的东部。这绝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历史记载可以佐证的。
“鄂”字的演变
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有鄂国之君即鄂候,与西伯昌、九候并列“三公”,曾经显赫一时。但好景不长,鄂国受到了商纣王最严厉的打击。鄂候有个女儿嫁商纣王为妃,但因性格刚烈正直,不愿与残暴之王同流合污,被商纣王杀掉,导致鄂候与商纣王反目,结果鄂候也被纣王处死。《括地志》的记载称“鄂城在兹州昌宁县东二里”。也就是说鄂国的都城当时设在今山西省乡宁县东部。而在这一带当时还有一个古诸侯国即唐国,鄂、唐两两彼此相邻,而唐国就是古代晋国的前身。《史记索隐》记载称“晋初封于唐,故称晋唐叔虞也。且唐本尧后,封在夏墟,而都于鄂”。而《世本》也说“唐虞候居鄂”。因此,根据以上信息可知,商朝末年古鄂国就在今山西省乡宁县东部。为了表述的方便,笔者将此地的古鄂国简称为“北鄂”。
山西乡宁古鄂候域遗址示意图
商朝灭亡后周王朝建立,今山西临汾一带的土地分封给了晋国的始祖。而此时的鄂国其废立与变迁情况,史籍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人们曾经猜测鄂国此时早已灭亡。但是,根据后来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再结合地下文物的出土情况,鄂国其实并没有灭亡,只是位置发生了迁移。已经由北向南迁移到了今随枣走廊一带。所以,有些资料说“西周初年,唐虞候灭掉鄂国而居之”的观点并不正确。因为那时的鄂国并没有被彻底灭亡,只是所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在其他地方又建国起了自己的国家。笔者猜测,它应该是得到了周王朝的重新分封。
当鄂国再次出现在史籍中的时候,已经到了西周末期的周厉王时期。此时的鄂国就是以周王朝附庸国的身份出现的。在周厉王当政的前期,两者之间关系较为亲密,但因为周厉王横征暴敛的原因,引起了鄂候驭方的强烈反感。鄂候驭方遂率南淮夷、东夷等民族发动了大规模叛乱,兵烽直指周王朝都城。周王朝一旦危在旦夕,但最后还是反败为胜,最终平息了叛乱。据出土青铜器《禹鼎》所镌刻的铭文记载,周厉王派武公率西六师、殷六师伐鄂,不仅俘虏了鄂候驭方并将其处死,而且还下达了“无遗寿幼”的指令,意思是对鄂候驭方的家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全部处死,以达到斩草除根目的。从此,鄂国在历史典籍中彻底消失,再无任何影踪。
鄂候编钟
人们曾经长期认为,经过周厉王“无遗寿幼”的铁血打击,古鄂国已经灭亡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建国后相继出土的一些文物,却颠覆了人们的既有观点。古鄂国没有灭亡。
2007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随州市安居镇羊子山中部发现一座古墓葬,出土各类青铜器27件,部分青铜器刻有“鄂候”字样铭文。说明这里与古“鄂国”有关联。研究成果表明,这批青铜器所处年代为西周早中期,向我们暗示当时的鄂国其位置应该就在随州这一带。
湖北隨州安居镇羊子山古鄂国遗址所在地位置图
2012年,考古工作者对南水北调工程所穿行区间经过进行考古勘探与挖掘,在今南阳市东南部的夏饷铺村境内,发现了鄂国贵族墓地,出土青铜器40余件。其中有许多青铜器刻有“鄂候”、“鄂伯”、“鄂姜”等铭文。研究表明这些青铜器所处时期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也就是说,鄂国虽然曾遭受过周厉王铁血打击,但它并没有灭国,一直持续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只是核心区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已经由随枣走廊一带向西北方向迁移,迁到了今南阳市东北部一带。或许正是因为这里曾经是古鄂国的地盘,所以西汉初年曾在此设有“西鄂”县。也正是因为有“西鄂”县的存在,早就有历史学家判定古鄂国在今南阳盆地东南部一带。
河南省南阳市夏饷铺鄂国墓葬位置示意图
有史料表明,周宣王之时其灭掉了南阳盆地的谢国,然后将自己的舅舅改封至此建立申国,同时还分封有吕国。申、吕两国相邻,关系一直较为亲密。根据2012年夏饷铺村的考古发现,在西周末期和春秋早期,古鄂国也在这一带。也就是说当时鄂、申、吕等国都在今河南南阳市一带。
西周灭亡东周继立,历史进入春秋乱世,列国之间你征我伐屡见不鲜,进而演变成你死我活的斗争,兼并、灭国开始成为时代主旋律。鄂国地处南阳盆地,那里是战略要地,当然会被其他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惦记。而鄂国既非姬姓嫡系,也曾经与周王室势不两立,率先被他国列入灭亡黑名单,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鄂国应该就是在此时被灭,只是因为史籍中并无记载,其到底被谁所灭已经不得而知。
在没有考古研究成果以前,人们对古鄂国的了解,仅限于史籍的记载。由于史籍中即有西汉时期在南阳盆阳设立“西鄂”县的记载,也有在长江流域即今鄂州市境内设立“鄂县”的记载,所以人们在对古鄂国的地理位置进行研究时,总在“西鄂”与“东鄂”之间进行激烈争论,各说各的理,始终难以达成共识。所谓“东鄂”,是针对“西鄂”而言的。因为长江流域的“鄂县”位于“西鄂”的东边,所以学者们习惯性称其为“东鄂”。虽然也有许多人曾经怀疑“东鄂”与古鄂国有关,但据地方史志记载,这里并非古鄂国都城所在,而是楚国先祖熊渠分封给其二子的领地,即《史记·楚世家》所记载的“熊渠封其中子红为鄂王”。而且这里也一直没有与鄂国相关的考古发现。因此可以排除古鄂国曾经在这里。
湖北鄂州(东鄂)所在地示意图
后来陆续有了考古发现,人们在今随州市安居镇境内捕捉到了古鄂国的身影,历史学界也已基本证实古鄂国的确曾经就在这里。为了表述方便,笔者认为随州一带的鄂国应该可以简称为“中鄂”,或者是“随鄂”。称之为“随鄂”似乎更准确一些。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重大考古发现,与定位古鄂国的位置所发生的争论有关。1981年,大冶市金牛镇胡彦贵湾发现一座规模宏大的古代城池遗址,已经被定名为鄂王城遗址。此遗址一经发现便引起历史学界高度关注,许多人当时就推断它应该就是古鄂国的都城。但随后发布的研究成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个遗址的历史上限最早只能到东周时期,而那时古鄂国早已炭飞烟灭,不知所踪。该遗址所在区域在当时早就已经被楚国全面控制。因此这里绝不可能是古鄂国的都城,古鄂国也绝不可能位于这一带。它的存在应该与楚国曾经设立的“鄂县”有关。为了区划“西鄂”、“东鄂”、“随鄂”几个地标,笔者认为这个鄂王城遗址所在地,其实也是可以简称为“南鄂”的。
综上所述,关于古鄂国的地理位置,目前主要有五种说法,即所谓“北鄂”、“西鄂”、“东鄂”、“随鄂”、“南鄂”。其中“东鄂”与“南鄂”虽然曾经被怀疑与古鄂国有关,但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古代鄂国与其并无关联。与古代鄂国有关的只有“北鄂”、“西鄂”、“随鄂”。其中“北鄂”在先,商朝末年时古鄂国就在今山西乡宁县东部;“随鄂”在中,西周早期古鄂国被周王室改封于今随州市一带;“西鄂”在后,鄂候驭方遭到周厉王铁血打击后其辖地锐减,大部分被其身边的随国吞并,它只好偏居于其原有辖地的西北角即今南阳市东南部一带,这里就是它最后的归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