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号杂交水稻之父袁老去世,很多人为他默哀,鸣笛,用这样的方式,送这位国士一程,这里也愿两位院士走好,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
我们是礼仪之邦,丧葬礼仪也是其中之一。
尤其是在农村看来是非常重视的事,需要举行隆重的仪式送逝者离去。
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则是农村把白事,来悼念者需要注意的一些送礼的习俗,具体我归纳为以下三点,感兴趣的可以继续了解哦~~
一、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这个习俗在不少农村都有,就是说,如果是嫁娶生娃升学等喜事,农村也叫红事,那么哪怕送礼的人有事情来不了,托人送礼,主人家也是会收下的。
现在**社会,大多都是发个红包就了事了,也很方便。
因为农村觉得,喜事大家都欢喜,送礼是一种祝福,哪怕人没有亲自来,送了礼或份子钱,也是一种祝福的传递。
谁都有急事,走不开的时候,来不了人家也不会责怪。
所以才说“红事礼到人不怪”,就是可以托人捎礼,送礼人可以不到。
但放在白事,也就是丧事上,人不到送了礼,主人家也不回收的。
喜事可以提前预定,但白事大多比较突然,毕竟人不能预示自己的生命终结时间。
虽然白事会办好几天,但对于一些工作需要提前安排,临时走不了的人来说,就很难赶回来参加葬礼。
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托人捎礼,哪怕发个红包,主人家也大多不会收的。
原因是,农村觉得逝者为大,人亲自到才能表现对逝者的尊重。
亲戚朋友来帮忙料理后事,抬桌子、做饭、抬棺等事宜需要有人张罗打理,故而人来不了,也帮不上忙,主人家不会强求啥。
而礼金是对逝者家属的一种帮扶,而不是直接给逝者的。
如果人到不了来帮忙,来吊唁逝者,那礼金也大可不必再给,给了很多人家也不会收的。
二、过寿不给烟,丧事不后补
这句农俗的意思就是说,村里有老人过寿时,不能给别人送烟当礼物。
农村觉得“烟”和“咽”是谐音,老人上了年纪本来就说不清楚哪天就会去世,人家过大寿是为了庆祝长命,送烟就让人想到咽气,故而不合适。
与之相对的是“丧事不后补”,意思就是如果村里有人办丧事的情况下,送礼时要尽可能及时,不能提前,但也不能等丧事办完才随礼,这是不懂规矩不合适的。
因为丧事对于农村来说,是沉重且沉痛的,丧事好不容易办完,人家心情得以平复些,真过了忘记随礼,就不要再补了,就让它过去就好,不要再让人家想起伤心事。
重点强调,送礼时间上,喜事可以提前或延后,都是祝福,人家不会多想。
但丧事则是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提前让人怀疑你送礼的初衷,有巴不得人家离开的意思,延后则会让人家想到伤心事,最好就是准时参加葬礼并随礼。
三、份子钱忌讳成双
农村在送礼上是可以有选择的,有的人家会送银元、纸钱、花圈、纸马、纸人等白事常会用到的东西。
也有的会送鸡、鱼、猪肉等祭牲,有的则是直接买鞭炮放着来,热闹一下场面。
或者文雅些的,直接写慰问信吊唁逝者,或者送花篮、挽联、挽幛之类的。
也有直接送鲜花的,但需要注意花的颜色,一般黄白代表哀悼颜色,比较适合。
其他花的种类、颜色等,大家可参照下面两张表~~
不管人家送什么,逝者家属不论长幼都需要跪门迎接。
其实不管丧事还是白事,最直接的送礼方式就是送钱,现金。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农村的规矩是喜事送钱最好是偶数,比如688、608、520等,但注意避开“四”这个数字。
而白事就不一样,大多会比较忌讳红包的金额是双数,农村觉得不好,选择单数比较好,要么直接整数,要么就零头带上告手1或3,比如300、301、501、503等。
综合三点就是,尽可能准时、亲自参加葬礼,如果到不了,就不要送礼,送份子钱时,金额尽可能取单数,不要送双数。
农村办白事送礼习俗我大致上总结就这三点,大家还知道哪些呢?欢迎留言补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