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泼水节简介

交流2024-10-02 20:22:12

云南泼水节简介_http://www.jzs.cc_交流_第1张

泼水节盛况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勘比迈”,意即傣历新年,流传于德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村落,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泼水节的传说在民间流传有许多版本,其中之一讲述的是:凶神捧玛点达拉乍法力高强、凶残暴虐,他从民间强抢了7名年轻女子为妻。7位善良的女子为了百姓的安宁,便商议除去捧玛点达拉乍为民除害,她们用甜言蜜语向捧麻点达拉咋探听,得知了用他自己的头发可以杀死他的密诀。一天,7位女子趁捧玛点达拉乍酒后酣睡,用头发勒死了凶神,为百姓除去一大害。凶神的头落到哪里,哪里便燃起熊熊大火,邪火猛烈无法扑灭,7位女子便轮换着把凶神的头颅抱在怀里直到它腐烂,其余人便不停地往怀抱凶神头颅的女子身上泼水以去除污秽。傣家人为纪念她们的壮举,便在新年来临之际泼水相庆,以示祝福。

民族文化大游演

泼水节第一天,傣语称作“宛墨”,类似农历的除夕,家家大扫除,置办年货,准备送旧迎新。第二天叫“宛恼”,意即空日,民间称为恶神头颅腐烂之日,主要活动是泼水。第三天叫“宛帕雅宛玛”,意为“日子之王来临的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要举行堆沙、浴佛、滴福水、赛龙舟、放高升、泼水等活动。

赶摆是泼水节的主要项目之一。传统的赶摆场一般设在江河岸边平阔之处或田坝中央,场边置高升架,用于燃放高升。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民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人们听章哈演唱,观赏民间艺人表演的孔雀舞、象脚鼓舞、蝴蝶舞、白象舞、马鹿舞和刀舞、拳舞等,和着鼓点节奏同跳“依拉咴”舞。江上赛龙船,空中放高升。青年男女聚在一起丢包,传递情谊。夜晚,人们继续歌舞狂欢,放高升、放火花和火飞灯,热闹非凡。

泼水节从前只在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和布朗族村寨举行,1961年因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会晤缅甸总理并与各族群众泼水同乐和近年旅游业的发展兴旺,泼水节的知名度日渐高涨。1987年,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批准,每年公历4月13—15日被定为泼水节法定节期,正式写入自治州条例,2005年修订为全州各民族共同欢庆的节日。

勐海县勐遮镇“傣族泼水节”传习所

如今,泼水节在保持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增加了歌舞娱乐活动、物资交流、民族文化大游演等内容,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由此,“傣族泼水节”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国内外游客纷沓而来,“傣族泼水节”成为了西双版纳一张靓丽的名片。

景洪市勐罕镇傣族园“傣族泼水节”传习所

2006年5月,经州人民**申报,“傣族泼水节”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名录。“傣族泼水节”目前尚无传承人,为加强项目的宣传展示,全州建有“傣族泼水节”传习所2所,分别位于景洪市勐罕镇傣族园和勐海县勐遮镇。

供稿:西双版纳州文化馆(非遗中心)

来源: 西双版纳掌上文旅

原标题:【非遗展示】水塑的文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泼水节”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字丹瑶

审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