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大名楼最有名的

交流2024-10-23 19:04:20

古代三大名楼最有名的_http://www.jzs.cc_交流_第1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文学作品有“四大名著”,学术领域有“四大发明”,特色美食有“四大菜系”。可你们知道吗,中国还有“四大名楼”这一说。这些名楼自古至今都是诗人歌咏的主题,因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篇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些曾经的历史吧。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始建于三国时期的东吴,最初是军事用途,后来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打卡地。

说起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据传,黄鹤楼原为当地百姓辛氏开设的酒店。有一天,有位道士上门讨酒喝。辛氏心生善意,便施舍给他千杯。道士喝完酒后,在墙壁上画了一只黄鹤,没想到那黄鹤竟活了。随后,道士跨上了黄鹤飞天而去。辛氏感到非常惊讶,便在这个地方建楼,取名“黄鹤楼”。

若干年后,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时,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有那么一天,李白也登上黄鹤楼,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地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的名气大盛。

黄鹤楼是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而崔颢的《黄鹤楼》也是景到言到情到,将乡愁情怀抒发得波澜壮阔、豪迈昂扬。这大概就是黄鹤楼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常登楼赏景,并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说起王之涣作《登鹳雀楼》,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唐初的某一年,鹳雀楼上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益。李益看到其他诗人在楼上做的诗,感觉都不入流,自己挥毫泼墨,留下了八句:“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看着那挥洒淋漓的墨渍,李益觉得,自己的这首诗会流芳千古。果不其然,这首诗被人们争相传诵,连楼下摆摊卖纸的小贩都多了好几拨。但也有人不服,比如畅当。他读了李益的诗,却只淡淡一笑。八句?七言?有必要吗?畅当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诗,只有四句:“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这首诗,不但被人们认为压过了李益那首,更是让其他写鹳雀楼的诗人们没了脾气。

还有人能写得比这景色更壮阔吗?还能比这心胸更宏大吗?有!他就是王之涣。眺望着眼前的苍茫落日、滚滚黄河,王之涣拿起笔来,也写下了四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由于这首诗太经典了,以至于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小孩子启蒙学唐诗,往往第一个就要学这一首。诗人王之涣在这里悟出了平易而深刻的哲理,激励我们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才能开阔眼界。

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原先,岳阳楼并不知名。但到了北宋年间,范仲淹写了一篇《岳阳楼记》,彻底捧红了岳阳楼。

公元 1044年,滕子京带着被贬谪的失意来到了巴陵郡。远离了官场的勾心斗角,浩荡的洞庭湖激发了他内心深处文人的情怀。于是,滕子京便想着重修岳阳楼。而在岳阳楼竣工之后,他发现岳阳楼无名诗相伴,便邀请好友范仲淹来此写一篇楼记。范仲淹重情重义,来到岳阳楼后,写下了那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用大气磅礴,行云流水的文字,将洞庭湖的波涛与岳阳楼的文化完美的展示了出来,让这座原本普普通通的岳阳楼,顷刻间上升到了家国天下的高度。千百年来,《岳阳楼记》 这洋洋洒洒的文字如同洞庭湖的波涛一样,激发着人们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博大爱国情怀。

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说起王勃作《滕王阁序》,也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

那年,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宴请众同僚,恰巧“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也游历到此,便也被请了过去。席间酒喝了一半,阎都督想让宾客以“滕王阁”为题做一篇文章,助助酒兴。

其实,阎都督别有用意,他想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出出风头,吴子章也早已准备好了一篇文章。在座的众宾客心里也懂,不敢抢阎都督女婿的风头,都推辞不写。但没想到,坐在席间年仅二十多岁的王勃突然站了起来,说“我来写”。

虽然阎都督气不过,但还是让手下人给王勃准备了笔墨纸砚。而当王勃写出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席间的众人均露出了惊愕的神色。吴子章被王勃抢了风头,很是生气。他指责王勃的作文是抄袭自己的。为了证明自己是原创,他凭借过目不忘的能力,当众把王勃刚做的文章流利地背了出来。宾客们对此也窃窃私语。

王勃不慌不忙地对吴子章说:“吴兄记性真好,佩服!不过我的作文末尾还有一首序诗,你知道吗?”这时吴子章傻眼了:还有诗?什么诗?只见王勃起身挥毫,文不加点,写下一首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时,吴子章羞愧地低下了头。

王勃作的《滕王阁序》将音律美写到极限,信手拈来的典故与文意配合的巧夺天工。上元三年(676年)冬,年度爆文《滕王阁序》流传到了长安。唐高宗读到了这篇序文,忍不住狂拍大腿,向大臣们询问王勃的踪迹。可此时王勃早已溺水而亡。

一篇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耗尽了整个汉语言最为华丽的词汇,也耗尽了王勃一生的时运。而滕王阁凭此篇文章享誉四方,名满天下,成为一座千古名楼。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名楼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珍贵财富,是厚重的历史文化的象征,它承载了古代文人的极高文学造诣。虽然四大名楼历经沧桑,几经被毁,但名楼文化却永久的印入了我们的脑海中。毕竟,四大名楼得以闻名于世的,并不是它华丽的建筑造型,而是那些写在名楼上的那些经典诗词歌赋,以及诗赋背后弘扬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