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行最佳旅游路线

交流2024-10-23 02:03:40

上海自由行最佳旅游路线_http://www.jzs.cc_交流_第1张

“旅游 科技”或将催生研学旅游新玩法。

日前,上海市科委联合上海市文旅局发布了10条该市首批科普旅游线路,用另一种方式开启属于市民游客的科技嘉年华。

科普路线的推出是否意味着研学旅游的发展或将进入新阶段?这对于上海及其旅游业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这类做法是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研学旅游逐步迈入精细化发展阶段

从明末上海籍科学家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到近代中国科学社落户上海,从青霉素量产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诞生,创新始终镌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里。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的上海拥有上海科技馆等市级科普基地285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29家,平均每8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基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上海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4.3%,位列全国首位……

现在,上海又尝试探索科技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发布了10条首批科普旅游线路。据了解,这些线路以不同主题诠释科普,包括主打自然科普的“生命新知海空探秘之旅”,探索天文地理奥秘的“天文地理科学求索之旅”,介绍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工制造汽车动感之旅”,位于“上善之城”青浦的“青葱岁月寓教于乐之旅”,走进农耕文化的“农科前沿生态田园之旅”,体验未来生活的“智能生活科创发现之旅”,漫步黄浦江畔的“智慧城市自然奥妙之旅”,见证工业基地蜕变的“匠心智造工艺创新之旅”,追寻伟人足迹的“**足迹科教传奇之旅”,贯穿苏州河岸的“水岸焕新苏河科普之旅”,均将于9月向市民游客推出。

上海的此次探索和尝试,是否意味着研学旅游发展或将进入新阶段?

“旅游科普路线的推出,不代表研学旅游发展就进入了新阶段。从研学旅游发展过程看,目前其应处于从粗放到精细化发展的过渡阶段中。”世界研学旅游组织专家张德欣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研学旅游发展阶段可以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作为分割点——疫情前的研学旅游为第一阶段,即粗放发展阶段;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进入第二阶段,即逐渐迎来精细化发展;之后随着元宇宙等相关领域的深化及行业应用的推进逐步进入第三阶段,比如研学元宇宙等。

今年6月,人社部向社会公示研学旅行指导师等18个新职业,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这些新职业被纳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旅游与现代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加快发展度假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实践活动等”。

张德欣认为,研学旅行指导师将被纳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可当作研学旅游发展阶段中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证明研学旅行从业人员名正言顺地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教育 旅游”职业工作者;同时,与相关鼓励政策结合来看,也意味着研学旅游进入正规化、专业化及精细化发展的第二阶段。

串联并激活上海科普旅游资源

上海正为建设一座海派科普城市而奋斗。

“上海市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长三角经济中心,在科技研发领域独具优势。此次发布的10条科普旅游线路自成一派又完美契合,对于发挥上海市科普基地资源的特色优势、提升全民科技素养、引领科学生活风气等都有积极意义。”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未来上海将陆续推陈出新,不断丰富科技人文紧密结合的研学旅游规划。以上海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领域的辐射能力,结合其在引领国内科技文化时尚潮流方面的比较优势,假以时日,该市或将带动中国研学旅游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据了解,上海此次发布的10条旅游路线都有具体的点位推荐。以“生命新知海空探秘之旅”为例,“科技创新”是浦东新区的名片之一。现阶段,通过对“科普 科创”“科普 文化”“科普 旅游”等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浦东新区培育和形成了一系列科普品牌。在南汇新城区域,市民游客不仅可以参与丰富的文旅娱乐,还能了解到有关航海、天文、环保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科技,体验“与海洋生物零距离,跟野生动物面对面”,从而感受上海远郊的勃勃生机。该线路分别由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串联起来。

“本次科普旅游线路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将科学知识普及与旅游休闲娱乐相结合。”陈佳表示,从宏观上看,科普旅游线路将上海各个名胜景点以科技为主线串联整合起来,这种二度创新极大地拓展了上海本就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是一条非常有益的民生科技探索之路,同时对提振上海市民凝聚力和自豪感、提振上海本地整体投资预期与相关科技旅游产业链的繁荣度,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作用;微观上看,则非常科学精准地解决了游客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想在上海旅游却又没有时间做攻略的游客,确实是便民惠民之举。

实际上,当下研学线路主题化是研学旅游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用以覆盖不同年龄人群对于研学产品的需求。张德欣说,上海旅游科普线路有利于串联并激活上海的科普旅游资源,将这些资源与研学教育更好地结合,可以增加此类线路内容的丰富度及深度、广度,突出浦东新区“科技创新”特色,对于当地旅游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同时越来越多资源的加入,也对线路设计师的研学资源掌握程度、教育核心理念及知识点逻辑生成及落地实施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产生了新的考量。

融合发展成趋势探索应因地制宜

近年来,作为行走在路上的新课堂,“以研促学、知行合一”的研学旅游逐渐形成一种风尚。特别是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助推中小学研学旅游新需求充分释放,给研学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尽管我国研学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中国研学旅行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2021年受疫情影响,研学旅游市场规模仍为106亿元。

现阶段,国内研学旅游业态正在向跨界化、品牌化、标准化、专业化趋势发展,“教育 旅游”的融合使研学旅游在理念、业态、模式、组织、服务、融合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创新契机。而此次上海公布首批科普旅游线路正是融合发展下的创新之举。这种做法是否具有普适性,可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陈佳直言,上海具备的经济、金融、科技和人文优势,再加上其支持政策的灵活性与开放度,是领先很多城市的客观条件。所以就打造科普旅游甚至“旅游 科技”这类新兴产业模式而言,各地仍应从实际出发,以自身资源和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陈佳进而分析称,旅游业、科学技术能相结合在于其共性——持续创新。旅游业源自游客对旅游资源的认知,不断整合重构旅游资源并借此持续提升本地旅游资源在游客中的认知水平,恰恰是旅游业保持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的源泉。科普旅游的本质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提升旅**业的科技水平和美誉度,属于对现有人文优势的二度开发,其科技含量高,人文效应广,产业潜力深,具有广阔的前景。

“上海此举引起了人们对于科普研学的关注,各地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从立足自身资源角度出发,设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科普研学旅游线路。”张德欣称,目前上海和北京已经把元宇宙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就研学旅游而言,未来可能会出现研学元宇宙,或代表上述研学旅游发展第三阶段特征。

■中国城市报记者: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