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屎壳郎

交流2024-10-08 17:00:03

话说在1930年10月的某一天,广州街坊遇上一件让人十分头疼的事,一觉醒来,屋外的马桶无人清理,公厕一概挂上“修整厕所,请往别处”的告示,一时间“方便”变得不方便。

粪便屎壳郎_http://www.jzs.cc_交流_第1张

这场臭气熏天的风波前后延续了一个月,随着排泄物的堆积越来越多,散发的气越来越难闻,这时候,人们无比想念一个(群)人,则“倒屎婆”。

广州这场“有味道”的风波所折射出来的是整个广东(乃至全国)的境况。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抽水马桶还是个稀缺物,除了极少数富贵家庭专门建造厕所,人们解决出恭的问题不外乎上公厕或者家中备有马桶,而无论那种方式,最后都少不了粪工。

以广州为例,过去的公厕多为私营,有资本的人士在一个地方投资修建公厕,一方面通过收费赚取需要如厕者的钱,另一方面雇人收粪,通过屎艇运往郊外,卖给农民作为肥料,再赚一次钱。

虽然“夜香行业”看似十分繁荣——广州城内有超200个粪商,然而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方便所需。事实上,那时候的公厕几乎等同于男厕,直至1932年,广州才建成第一间公用女厕所,三年后的1935年,总共才建成三间女厕。

省城广州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因此,女性的方便问题不得不依靠马桶,而马桶的清理,无不依赖倒屎婆。

倒屎婆同样是粪商的雇员,粪商通过与街道主理绅达成协议,承包一片地区的夜香,然后派遣倒屎婆上门“收货”。

广东有句俗语“倒屎甘早”,最初就是来自倒屎婆——早晨清理马桶。每天晚上,人们将马桶放置门口,次日清晨,倒屎婆挨家挨户上门清理。

这是一件苦差,不过倒屎婆每个月从粪商那里领取的薪水却有限,甚至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所需。

中山名家邓振铃有画作铁城画旧之臭屎姑(倒屎婆),是这个群体最真实的描述。作者笔下的倒屎婆形象是一位赤脚妇人,肩挑两个粪桶,身背小孩,头戴红头巾,串街走巷收屎,朴拙的面容反映的是这个行业的艰苦及辛酸。

图片来源南都网

相对于其他职业,“倒屎”大概最不体面,然而倒屎婆却深受部分人喜欢——广东父母喜欢将小孩契与倒屎婆。

过去,广东上契的风气盛行,所谓“上契”,通俗而言,则我们熟悉的“认干亲”。

亲朋好友可以作为小孩的干爹干妈,庙宇供奉的神明;村口一棵老榕树;甚至一块石头都能上契,而无论上契何人何物,其实质离不开一个美好的愿望——祈求小孩健康长大。

上契倒屎婆同样如此,有趣的是一位倒屎婆往往不止一个干儿子(干女儿),有记载过去一位倒屎婆的契仔多达30个。

广东民间认为倒屎婆清理妇人的“粪塔”是“混元金塔”,有煞气,百鬼众魅惧怕之,可作婴孩的守护神,不仅普通人家喜欢将小孩过契倒屎婆,许多富裕家庭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