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百问百答#当下有不少孩子沉迷手机,**成瘾或者有厌学的倾向,很让家长头疼!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放不下手机,让孩子沉迷在**游戏里呢?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之所以“**成瘾”,都是手机惹的祸!难道真的都是手机的原因吗?不一定!孩子沉迷**的表象背后,是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心理创伤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手机不是罪魁祸首,孩子也不是无缘无故地“成瘾”。
从5个方面来剖析青少年**成瘾的原因及干预方法。
一、孩子学业压力大。到中学孩子学习节奏明显加快,随着科目的增多,很多孩子特别成绩中下游的孩子,学业压力不断增大,学习变成了一件痛苦压抑的事。而娱乐性的**让孩子上网得到了短暂逃避,暂时回避了压力,缓解了情绪,得到了身心上的愉悦放松,个别孩子甚至还通过**游戏找到了存在感、价值感。
遇到沉迷**的孩子,家长束手无策时,就要学会“借力”。跟谁借呢?学会与老师合作,做为家长当你有尊重、有信任,有合作态度,多建设家校关系,那么老师就会多关注你的孩子,孩子就会受益。
我们根据孩子的**,平日学校的学习、作业情况,来了解,举一反三,认清是孩子的能力问题还是其他情绪问题。能力不行的,就要找孩子的特长,用孩子的长板来带动短板。鼓励孩子与老师多连接,引导孩子找学习上的合作伙伴,其实往往孩子更在意老师、伙伴的话。
当然我们找老师也不要盲目,要提前约,提前备课,你有哪些要问的问题,要寻求的帮助得罗列好,临时想肯定是不行的。
二、人际关系遭遇压力。如果孩子在学校人际关系没处理好,那么就会受到老师、同学的排斥、孤立。或者在学校遇到了重大事件,比如校园欺凌,遭到语言人身攻击,使孩子无法面对。如果这时家里父母再没有理解,只有指责否定和被提要求,孩子的内心就是匮乏的。当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不符时,手机、PAD、网瘾、厌学就产生了。
孩子人际关系不良是家庭造成的,如果父母日常能包容、接纳,会与孩子相处,孩子在外面自然就会与人相处,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孩子会**到其他人的关系当中。孩子有充足的情绪价值感受,他得到的是耐心包容,爱的滋养,那么他也会投射到其他人。如果孩子在家庭没有体会到尊重、倾听和爱,与其他人自然没有好的情感连接,所以说我们与孩子,孩子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影响着孩子的幸福。
那些轻生的孩子,如果孩子与父母关系良好,父母同理到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不会选择轻生。你看沸沸扬扬3个多月胡鑫宇事件。孩子3次向家长发信号,但父母就是收不到。父母一直陷在自己的情绪里和自己有限的认知里,一直忽视、拒绝孩子的需求、诉求。
所以说跟父母关系不好,当没有确认,没有信任,没有良好互动,他在学校里就没有足够的安全和踏实感来应对外人。就会慢慢封闭,或者找一个依托、寄托,比如对孩子来说最安全有效,合适快捷的手机**,因为玩手机、上网让人愉悦,不用动脑,打得好还可以升级,一次次闯关成功,孩子越来越有成就感,越来越陷入**。所以说我们父母要学会检醒自己。
三、对孩子的情感忽略。父母对孩子的心理补给非常重要。亲子关系里有效互动,有鼓励夸赞,孩子就会感受到成就感,价值感和自信。父母对孩子努力付出时的认真、勤恳给予肯定认同,这就是智慧的爱。
孩子为什么过度沉迷手机**,是孩子没有信心被父母接纳,没有信心被老师、伙伴接纳,说明孩子跟父母、老师、同伴的沟通不是被肯定和认同的。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了,多听少唠叨,时不时回应一下,让孩子感受到你的重视,你在认真听,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情绪价值和情绪感受。特别青春期的孩子,不好说话,不好沟通,甚至有的时候是剑拔弩张,我们要学会看孩子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家长学会反省自己,反省自己在生活点滴里,有没有好的心态和情绪价值呢。
父母往往觉得孩子还小,还有的是时间,可十几年一晃而过,当我们要去陪伴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大了。所以趁着有时间,多陪孩子,多建设夫妻关系,多创造好的家庭氛围,输出好的情绪价值,这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你的孩子会做家务吗?这是一件全家总动员有意义的事,也是彼此陪伴的过程。孩子自己动手做饭、吃饭,味道和心境是不一样的,做家务的孩子才会有感悟和生命力,才会更有感恩心。将来当孩子离开了父母就不会发生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也干不动的情况,孩子就会少很多的敏感、伤心、自卑。一个孩子一直被包办、替代,它的价值就无处可施,内在就有焦躁和窒息,顺风顺水的孩子更容易焦躁,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空心病”。
四、父母关系不和睦。众多孩子沉迷**,他们中大多存在家庭功能不良的问题,比如父母离异,或者家庭氛围不好,如夫妻双方没有学会相互配合教育孩子,因为教育问题常常发生争吵等。家庭是孩子体验情感,发展情商的关键场域。如果家庭中不能给孩子提供需要的安全感、尊重、亲密和爱,孩子就有可能在网游中逃避恐惧和孤独,寻求安慰。
临床最常见的情况,**成瘾孩子的背后是问题的家庭母离异、冲突、冷战,或者一方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孩子;或者祖辈带养孩子,宠爱,过度保护、无限满足孩子的需求等。
为什么90后、00后,不想找伴、不想结婚,不想生小孩,最大的矛盾和心理症结跟父母有关,原因是家庭土壤有问题,父母本身存在问题。很多父母因为孩子过在了一起,孩子成了负担。正因为自己在孩子时,在这个家庭氛围中是痛苦的,所以对自己养育孩子没信心。
所以说我们的父母养孩子,就要多建设夫妻关系,把孩子养成一个好爸爸、好妈妈。男孩就培养他尊重女性、体谅女性,引导他们自尊自爱,生活点滴中传承健康,对家庭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伴侣负责。如果家有女孩,就培养她朝一个好妈妈方向发展,有人情味,有人性,有温暖,有信心。
养孩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考验家长,光有爱不够,得智慧爱,有行动有实践。有困难、有问题了,引导孩子处理情绪,匹配认知自己的情绪。
五、父母自身手机不离手。如果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不爱做家务或学习不上心,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父母自身手机不离手,爸爸妈妈不是一个有趣的人。所以孩子只能在**中找趣味。孩子喜欢手游,其实手游也是一种社交媒介,因为孩子在社交中常谈**,如果孩子啥也不懂,对他们来说也挺难。
为什么大人手机不离手?工作用手机是一部分原因,更多时候大家默认手机时间,才是真正自己的时间,除了工作、家庭琐碎,家长是不是也没有被伴侣、家人、同事所接纳呢?
**游戏有心理机制,只要打的好,每过一关就会有夸、赏、奖励,有认同和归属。即便输了也不批评,一番加油打气。反思我们的家长,当孩子成绩出现波动,你有认同和鼓励吗?有家庭温暖港湾的停靠吗?
孩子把打游戏当动力,不妨家长也学着玩,和孩子一起打,学会与孩子玩到一起,一起做事情才会有放松,不抵抗,才会有教育契机。
全面禁止孩子玩手机这是不现实的。家长的重点是如何控制时间,有没有手机使用约定?家长要动脑子,找比指责更有方式的办法,比如做家务,为家人付出时及时肯定鼓励,孩子收获的就会更多。
多发展孩子的运动特长,多培养兴趣爱好的时间,让孩子多走出去,多与人发生连接,就会减少手机**消耗的时间。堵是堵不住的,让孩子有其他事情做。父母要有控制力,不能光听孩子一面之词,要有甄别,好说好量,尊重就会回馈尊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家长持续地包容心、耐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孩子沉迷手机**,父母暴躁抓狂,如果用强硬态度去打压,或者好好哄着,都是行不通的。想让孩子有所改变,父母就要有改变意识,对孩子教育尽可能多的投入时间、精力和感情,捕捉孩子身上的变化。家长们非常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科学理性的认清问题所在,并学习沟通技巧,通过自身的转变赋能孩子找回自信。
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蕴藏在父母的点滴作为中,家长的每一份觉醒和努力,都将让孩子人生赋予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