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与哪位英雄有关

交流2024-11-13 03:28:01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场多变,刀剑无眼,那些披荆斩棘,浴血奋战的将士们随时准备着为国捐躯,马革裹尸以荣归故里。

马革裹尸与哪位英雄有关_http://www.jzs.cc_交流_第1张

然而比战场更诡谲的是朝廷,是人心。马援作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一生戎马倥偬,征战无数,为东汉的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以62岁高龄再次披盔戴甲,不幸身染重病,于前线溘然长逝,然而这边身后之事尚未安定,朝廷的一纸诏书就抹杀了其生前种种,所得封号亦被剥夺。一生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却以这种方式结局,不免令人扼腕。

广为人知的“马革裹尸”典故便是出自于马援。他是西汉末年扶风茂陵人,生性豪爽豁达,不拘小节,对钱财等身外之物分外看轻,曾不止一次广散金银和皇帝的赏赐给予自己的部下,又加之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因而收获了很多赞誉和尊崇。

由此而生出了一些感慨“比之汉武帝时期的伏波将军路博德,我的功劳要小的多,却能享受比他更丰收的奖赏,这不是长久之计,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如何能做的更好,大丈夫就当战死沙场,以马革包裹着尸体返回故乡,而不是享受着儿女的照顾,在床上完结一生”。他的豪情壮志感染了孟翼,也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

然而这份豁达直爽的个性成就了他在军中的极高威望,却也为他与光武帝之间渐生嫌隙埋下了祸根。

他初始效力于隗嚣帐下,备受重用,经常给其出谋划策。彼时隗嚣割据陇右,天下大权尽皆掌握在公孙述和刘秀的手里,隗嚣预备考察二人的实力和前景,选其一归附。派遣的使者就是马援,他积极的游走于二人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在面见公孙述时被热情的接待,仪式礼节繁复,公孙述还承诺封他为大将军,而马援却看出来公孙述太过注重外在的一些浮华表象,内力空虚,难堪大任。而在面见刘秀时,刘秀却比较简约,双方只是随意的进行了交谈,而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臣择君论”。

这次谈话让马援认定了刘秀才是那个明主,他直接了当的说到,在战火频繁的乱世,政权更迭迅速,多方势力并存,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不光君有挑选臣子的权利,臣子也可以挑选符合心意的君主。尽管他选择了刘秀,但是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却让刘秀不舒服。在那个年代,君主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不容置疑的臣服,马援的“臣择君论”显然是挑战了他的威信,这种不甚愉快如尚未燎原的星火,滴落在刘秀的心里。乃至后来马援真的投奔过来时,遭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冷落。

隗嚣的叛乱,给了马援一个机会,他曾屡次劝诫其不可存有二心,然而均被无视,他于是上书光武帝刘秀并呈上具体的计策,请求讨伐隗嚣。刘秀同意了他的办法,迅速剿灭了这次波澜。

自此他开始展现其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的作战天赋,为汉朝的江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笔画。多次压制羌人叛乱,平定岭南李广作祟,向北打击匈奴,乌桓进犯….累累战功,终于官拜新息侯,他在封侯后慷慨陈词,感谢天子和下属(大概类似现在的获奖感言,感谢了一众帮助过他的人),他本就在军中威望甚高,加之这么感谢一通,群情高涨,众人竟然直呼“万岁”。

万岁是皇帝的专属称号,如今一个臣子也敢僭越这个称呼,这不得不引起皇帝的猜忌,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亘古以来,皇帝都很忌讳功高盖主,更遑论如此堂而皇之的称呼万岁,初始的那点燎原之火,有渐渐越烧越猛的趋势,这个豪爽憨直的将军却仍不自知,62岁高龄之下,仍请求披甲上阵。

这一次迎接他的不在是胜利的战果,皇帝默许了梁松的构陷,不然如此明显又拙劣的借口如何能给这样一个开国元勋定罪?马援却在降罪的圣旨到达之前,就因病去世。没能看到让人心凉的一幕,也许也是一种幸运。之前荣封的新息侯也被撤销,家人受到牵连。

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在战场上他是一把锋利的剑,直插敌人心脏,让人闻风丧胆,在政治的漩涡中,这种豪爽耿直的性格却让他一步步走向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