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居住在黄河故道边,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一座座石桥木桥横跨河的两岸,虽然有些老旧,却显得错落有致,灵气十足。铁铸的栏杆,宽阔的石板,结着墨绿的青苔。桥名出自大家之手,一个个字大如斗,端庄丰腴。清晨的微光荡漾在桥上,细细的露珠散落,河面上朦朦胧胧,渔民划着小船,真如仙歌般的世外桃源。
桥梁建筑的艺术实践,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有外国旅行家赞誉中国是奇妙的桥梁之乡。河北省石家庄赵县境内的赵州桥,通体用巨大花岗岩石块组成,28道独立石拱纵向并列砌筑。在那个没有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时代,设计者大胆地在大拱的肩上掏出了两个小拱,这样不仅精巧优美,而且减少了流水阻力。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和十七孔桥,以其美丽的造型,与周边的山水楼阁相映成趣。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气势磅礴,雄伟壮丽,是科学技术与美学完美的结晶。
南京长江大桥雄姿
《南京长江大桥》作者杨洪建说:“小时说起省会南京,我脑子里浮现的不是气势雄伟的中山陵,不是肃穆的雨花台,也不是香艳的秦淮河,而是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那时每家都有一个挂在墙上的小广播,俗称话匣子,早晨6点钟,准时响起童声合唱《东方红》。话匣子是我们了解外界的窗口,大桥通车的消息振奋了每一个人。”
通车典礼
彩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
通车后的南京长江大桥
20世纪60年代,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在中国**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建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作为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特大型桥梁,它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和气吞山河的“民族气概”,见证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彰显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建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
左:群众在南京长江大桥义务劳动 右:工人们在建桥工地留影,脸上写满了自豪
繁忙的大桥建设工地
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时间之长,参建者之多,工程之艰巨,完成过程之复杂,都是十分罕见的,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和启示意义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是任何一座大桥都无法比拟的。
大桥连接了长江两岸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夜色中的南京长江大桥
2020年12月4日,万众瞩目的南京长江五桥正式通车,又为南京这座城市开启了一个交通新时代!至此,南京已经有了五座长江大桥,中国匠人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再次体现了“中国速度”。
南京长江五桥 图源:@豆干sir
寻访大桥建造的过程很像收集古老瓷器的瓷片,尽管不是瓷器,但依然挂着神秘的釉色,绘着精美的花纹,显现着设计者的眼光和喜好,杨洪建先生有幸将这些瓷片拼成某个形状,记录于《南京长江大桥》一书中。
《南京长江大桥》杨洪建/著
桥梁是综合国力、科技实力的象征,也是造福社会、发展经济的重器。作为新中国仅次于天安门的标志性建筑,南京长江大桥凝聚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共同回忆,《南京长江大桥》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大国工匠的技艺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自信。#南京##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