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没有雨雪,
99岁的沈燮元就会出现在
南京图书馆的五楼。
穿过悠长而安静的走廊,
他是这里年龄最大的“上班族”,
和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
99岁,还不肯停歇。
两分钟,他可以从20本古籍里
锁定自己要找的两个字。
阅读时,肉眼可见的一目十行。
对古籍的检索能力常常超过**。
面对古籍时,思维反应之快,
也总让人忘了,他已经99岁。
沈燮元桌上有数百张古籍卡片,
每张卡片代表一本书。
就像人们在电脑里点击搜索框,
沈燮元可以从这些卡片中快速检索,
难怪业内称他为古籍活字典。
1955年,沈燮元进入南京图书馆工作,
一直从事古籍整理研究,
是国内版本目录学领域的专家。
退休前,他在图书馆有两个工作
一个是编目,另一个就是买书。
蛛丝马迹间分辨古籍版本及真伪
古籍采购和编目,
都要凭借深厚的鉴定能力。
通过对行格、避讳、刻工、
纸张、字体、印章的观察,
沈燮元在蛛丝马迹间分辨着古籍版本及真伪。
沈燮元说:
“确定哪一种版本,谈何容易,
四个字:博闻广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程启动,
这是中国近百年来
最为浩大的一次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程。
善本,
简单来说就是内容质量高的古籍。
这项工程前后搜集图书馆、博物馆等781个单位
13万种古籍善本目录卡片,
送往北京交由各单位选派的40名专家整理汇编。
其中的十位参与全程,
沈燮元就是这十人之一。
他担任善本书目的子部主编。
在没有计算机、无法智能检索的条件下,
他和其他专家凭借自身学识,
“人肉”甄别。
1995年,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历经十八年最终完稿。
这部书被认为是
国内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古籍善本联合目录。
沈燮元被文化部授予“突出贡献奖”。
但是如果问他最有成就感的事,
不是参与了这样的大工程,
而是完成了一件件小事,
比如,鲁迅都没有做到的事。
“陶渊明的集子,
上面有一个人写了个题跋,
从鲁迅开始一直到最近,
写题跋的人都没有考证出来,
我把他考证出来了,
台湾这本书上的图章,
跟上海图书馆一本古籍
字体一样,图章一样
作者是泸州人,清朝康熙年间人
名字叫先著。”
这双火眼金睛,怎样炼成?
每当被问及看过多少古籍、辨过多少真伪,
沈燮元总是摆摆手说
“太多了,这哪记得”。
人们很难从数量中寻找最终**,
但或许99岁,
依然专注于古籍编目这件事,
本身,就是**。
古籍采购≠花钱买书
沈燮元的火眼金睛,
不仅用于研究,更能“探宝”,
也就是为南京图书馆采购古籍,
这可不是“花钱买书”这么简单。
“花500块钱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
我就在马路上看,
看了前一半卷起来不要看了,
500块马上给对方。”
上世纪五十年代,
50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
但沈燮元深知这卷古籍的真正价值。
怕卖家反悔,
沈燮元在马路上当即掏钱买下,
又惊险,又得意。
购
书
小
课
堂
不要讨价还价,
就像谈恋爱,
你讨价还价他可能不卖了,
以后再也找不到他了。
买书就像谈恋爱,
还没谈成不能公开,
买书不管是懂了不懂,
不管有多大价值,
也不能告诉卖家。
在南图数十年,
他采购了数千种古籍善本,
其中包括被列入“南图十大镇馆之宝”的
北宋《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
以及辽代泥金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卷。
1984年,沈燮元退休,
可“黄丕烈”这个名字,
却让他退而不休,开始了又一项新的研究。
“黄丕烈对于版本是权威,
凡是经过他题跋的价格就上去了,
他眼光好,专门收藏善本。”
黄丕烈是清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家,
被誉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
先后有几代学者搜集、整理过黄丕烈的题跋,
并汇编成书。
但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
这些版本并不完整,且多有错讹。
沈燮元重新校对,纠正讹误,
并搜集散落在各处
还未被发现的黄丕烈题跋,
整理编著成八十多万字的
《士礼居题跋》,
目前已进入审校阶段。
沈燮元说:
“后人就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本子,
不要错误了,
现在有些册子标签都搞不清楚了,
害人!
我要把它完成,
旁人不能代替我做,
我只能自己来做,
我这个人比较执着,
普通话叫死心眼。”
人生,有千百种远方。
古籍,是远方的一种,
连接过去,写满通向未来的精神矿脉。
沈燮元,
一生都在通往远方的路上畅快跋涉。
99岁,已经很远,并且,正在更远。
“我跟书等于鱼跟水一样,
假设不给我看书等于鱼脱离水了,
就死掉了,
做我喜欢的事情做了一辈子,
很高兴啦!”
沈老先生
让人真正理解了
“皓首穷经”四个字的重量,
但凭一腔热爱,
一辈子与版本目录学同行,令人敬佩。
老先生每天都是自己坐公交去图书馆,
换乘也都一个人,
偶尔喜欢喝点小酒,身体硬朗。
有读者找他合影,
他都会欣然答应,
并且问:
能不能把照片洗出来寄给我一张啊?
当记者得知
他喜欢看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向他发出观看邀请,
沈老却摆摆手,说:
“现在不行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要赶紧把书编完。”
希望沈老身体健康,
也希望他的著作早日出版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姜超楠 李扬
来源: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