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去过的三个取经地名

娱乐2024-11-28 20:08:13

众所周知,《西游记》并非吴承恩原创,而是靠对民间传说的搜集、整理而来。比如我国的福建沿海地区,就盛行对孙悟空的“大圣崇拜”,历史沿革要比《西游记》的出版要早得多。不过,崇拜孙悟空没啥问题,毕竟人家是大闹天宫的英雄。但恐怕不会有谁会崇拜滑稽搞笑的猪八戒吧?

唐僧师徒去过的三个取经地名_http://www.jzs.cc_娱乐_第1张

还真有。在我国的云南,确实有一个村庄六百年如一日,极为虔诚地崇拜猪八戒,希望猪八戒能保佑他们风调雨顺,看得人迷惑不解。猪八戒不是被封为净坛使者,专门替佛祖吃贡品的吗?还能保一方水土?

那么,这个村庄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们会供奉猪八戒呢?

这个村庄就是云南省保山的西庄。我国唯一一个给猪八戒建的寺庙“八戒庙”,就在此地。而且他们还真的非常自豪地表示,自己当年就叫做“高老庄”,看得不少人啧啧称奇:“高老庄”敢供奉猪八戒?庄里有几个高**啊?

对这个疑问,西庄人呵呵一笑,表示不多不少,也就一个。

根据当地人所说,在古时候,庄里还真有个猪八戒,踏实肯干,后来跟庄里的高**日久生情,本来高**的父母嫌弃猪八戒长得丑吃得多,但是架不住猪八戒干农活是一把好手,就允许他入赘了。不知《西游记》里背了媳妇都娶不成亲的猪八戒,要是知道在云南的自己还有这福气,会作何感想。

猪八戒和高**相敬如宾,十分恩爱,男耕女织,生活富足。高家念佛,猪八戒也跟着修行了起来,后来高家二老仙逝,猪八戒跟着一个云游僧不知所踪,据说是成佛了。当地人为了纪念猪八戒,特意给他修了庙,世代供奉。而高**后来也修成正果,飞身成圣。据说高**飞升那天,在原地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牡丹花,直到现在仍然开放。

如此传说,大部分的闲散游客也就听个乐呵,对此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但细心的朋友可能就会发现问题了:这猪八戒的故事跟《西游记》里的内容也太雷同了吧?都是因为能干活,被高家收来当女婿,然后跟着云游僧出家。这到底是谁抄了谁?

而且更诡异的是,西庄所在的位置是云南,而写《西游记》的吴承恩是江苏人士,这两个地方差的可是有点远,那这两个故事怎么会如此相像呢?

一些民俗学家就此在西庄驻扎了下来,寻访老人,查询族谱,整理故事。

要说还得是老人家靠谱,在他们的补充下,西庄猪八戒的故事终于算是靠谱一点了。

首先,关于两个故事相似度的问题,民俗学家经过调查和走访,终于发现,在洪武时期,明**为了加强对云南地区的统治,特意从江淮地区调拨了大量的人口进驻云南,以稀释当地土司的影响力。从此,云南就和江苏有了联系。

云南西庄在古代因为高姓的人口较多,因此确实叫做高老庄,后来高姓式微,就改叫了西庄。

根据西庄村民张海元对当地族谱的调查,他发现迁入西庄的董家人,正是江苏淮安一派,和吴承恩是老乡。

而根据当地人所说,嘉靖年间,有个董家人从云南回江苏探亲,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吴承恩,吴承恩听了很感兴趣,就把它写进了《西游记》之中,作为猪八戒的“人设补全”。

其次,关于西庄“猪八戒娶亲”的故事,也的确是彻头彻尾的神话。但这个神话是有原型的。“猪八戒”的原型是一个王姓青年,这人身强力壮,虎背熊腰,能徒手制服一头发疯的野牛。当然,他力气虽大,但吃得也多,不过这不影响大家崇拜他,把他跟“猪神”挂上了钩。

夸人是“猪神”,在现代人看来还不如不夸。但有一说一,真别小瞧了猪,普通的野猪可是招惹不起的。古人云:一猪二熊三老虎。在西方神话故事中,“猎杀一只野猪”就是给神明的一项测试武力的**,普通人没点超能力和强力外援更是别想了。

不同于家猪前小后大的臃肿体型,野猪体型前大后小,四肢非常强壮,体型十分健美,皮糙肉厚,极其能扛,飞奔起来的速度甚至能有每小时40公里。

而普通的野猪,如果吃好喝好,体型怎么也得有个200公斤左右,没有天敌的话还能继续往上飙。想想一个400斤的家伙朝自己直撞过来,实在有点可怕。

野猪最锐利的武器,就是它的那双獠牙,成年野猪光是裸露在外面的獠牙,就有6~12厘米长,而且野猪经常有意识的将它们磨的极为尖利。如果被这么一个家伙放倒,然后再被长着这个獠牙的大嘴又咬又啃,又挑又戳,估计谁都扛不住。

慕强之心人皆有之,汉武帝刘彻的原名就叫刘彘,这个“彘”就是野猪。后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名字翻译成汉语也是“野猪皮”。你以为是在骂人,实际上人家巴不得你这么叫他。而西庄把身体强壮的王姓青年尊为“猪神”,也就说得通了。

在西庄,有着各式各样以“八戒”命名的地标。比如猪八戒住过的山洞,叫做“八戒洞”,猪八戒住过的山谷,叫做“八戒菁”,而猪八戒拱烂过的河坝则被叫做“烂坝”,后来村里人嫌这个名字不吉利,就改成了“浪坝”。

既然追究到了河坝,民俗学家们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了。西庄人民崇拜猪八戒,主要是因为水利问题。据说,猪八戒庙如果香火兴旺,猪神就会庇佑此地不发洪水。

可能有些人就会好奇了,洪涝灾害这事儿不应该去找龙王吗?找猪八戒干嘛?猪八戒是能吃,可人家不是能喝啊,还能把洪水喝没了不成?

这就要聊到一个比较冷门的知识了。简单来说就是,在中国,“猪”的确一直都被认为是“水畜”,和水神是能挂上钩的。

且不提公认的水神“龙王”,就有“猪鼻”的元素在内,古代甚至还有“玉猪龙”这么一个图腾。在《易经·说卦》中,就有一句:“坎为豕”

“八卦”中的坎卦,其卦象就是水。而“豕”说的就是猪。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坎性趋下,豕能俯其首,又喜卑秽,亦水畜也。”因此,当地人把猪当做水神来祭祀,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在《西游记》中,一些读得比较通透的读者也会发现一个情况,向来争强好胜的孙悟空,在聊到“水下作战”的时候,却会一反常态,干脆利落的承认自己不行,叫猪八戒和沙僧去。

沙和尚倒还好说,人家老家就在流沙河。而猪八戒惯水的功夫是哪来的呢?一个是因为人家是天蓬元帅,掌管八万水兵,另一个则很有可能是因为猪的水神意象

而既然西庄祭祀猪神,是为了免除洪涝灾害,那么为什么好巧不巧,又要把猪神叫做“八戒”呢?

对于这个问题,民俗学家做出了一个解释,说是因为迁徙到西庄的人来自江淮地区,还是比较有文化的,到了陌生的环境,为了约束大家,特意提出了“八戒”之说,后来这个概念被当地人与猪神联系了起来,从而形成了“猪八戒”。

当然,这个“猪八戒”最早的解释来自于三国时期的僧人朱士行,此人法号好巧不巧,就叫做“八戒”,也就成了“朱八戒”。不得不说,这一点也算是个很奇妙的巧合了。

云南西庄的“猪八戒”崇拜,即使在全中国都算是比较罕见的。最奇妙的是,这西南地区小小村落的一个拜神行为,竟然还能被东南地区的吴承恩所了解,最后写进四大名著之中,流传几百年。不得不说,中国古代虽然因为国土广袤的原因,交通没有现在便利,但到底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使两地相差万里,也能有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