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直都是吉祥的化身,所以二月二龙抬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老祖宗没有今天的科学技术,所以对于农业农时,以及一年的农作物的判断,基本上都是靠对天文知识的积累;在古代的天文方面,老祖宗就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以此判断季节!每年春分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会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故称为“龙抬头”!
二月二的节日习俗源于龙抬头的神话故事,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能行云布雨,受到人们祭拜。在农历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有许多习俗和禁忌,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
二月二是民间习俗
1、剃龙头
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清朝入主中原,对待明朝遗民采用的政策就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清朝的目的是防止明朝遗民思旧,后来传下来说是正月里剪头死舅舅,所以二月初二头等大事儿就是理发,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2、祭社神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是土地公的诞辰日,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土地诞”也称“社日节”。人们认为土地公公虽然是仙界最小的神,但是主管五谷的生长和一方百姓的平安,所以在这一天,老百姓也会祭祀土地神。
3、吃龙食
老百姓在节日这一天是很讲究吃食的,所以龙抬头这一天也不例外,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饺子,叫“咬龙耳”,吃馄饨为“吃龙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同时这一天还要吃猪头肉,吃炒糖豆,寓意“金豆开花,五谷丰登”。
4、放龙灯
这一习俗基本上是在海边或者河边,基本方式是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5、围粮仓
农历正月二十和正月二十五分别是小填仓节和大填仓节,这两天老百姓会在自家院子或者打谷场打谷囤,但是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清晨,也会做同样的事情,类似填仓节的打谷囤,但是这一天的叫法是围粮仓。一般是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同时还会特意撒在仓的外围,寓意当年大丰收。
二月初二的禁忌
1、禁忌使用针线:因为这一天苍龙要抬头观天,如果妇女们使用针线,容易伤到龙眼,招灾惹祸。
2、不要外面取水:以前农村生活用水基本上都需要去河里取水或者井里取水,所以这一天不能到河边或井边打水,防止打扰龙的行动。
3、忌盖房打夯:因为人们建房子需要打砸地基,这个时候容易伤到“龙头”,要注意避让;还有的地方不要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4、是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认为这样容易伤到龙,怕伤到龙头,砸断了龙腰、龙尾,不吉利。过去,人们在这天早上,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进行祭拜。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表示祈福纳祥、图吉利。
5、忌说“吃醋”,改叫“用忌讳”
在我国中原诸省的方言中,因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层面的含义,到了二月二因为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喜庆的,所以当时人怕小心眼儿影响吉利,于是就把“忌讳”叫做“醋”,而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
6、女子结婚后,切忌勿在娘家过二月二
按照旧社会的风俗,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须在婆家伺候公婆与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暂时回娘家住,当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过了正月必须回家。因为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间的春耕了,还得下地干活。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与向往。
附上一首关于二月二的唐诗,供大家鉴赏。
《二月一日作,赠韦七庶子》
唐•白居易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
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
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
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
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
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
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
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
二月二的习俗由来已久,唐朝时期人们就对二月二这个节日非常重视了,但是从诗词里可以看出,人们还没有龙抬头这个说法。二月二这一天春雨初霁,万物开始复苏,长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