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用一本书来代表中国文化,那就是《易经》。之所以会选择《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因为这本书涵括了儒道的思想。
作为中国最早的书籍之一,《易经》一直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文化之本,它千百年以来都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国人,包括思想、语言、行为、生活等等。也难怪很多人都说,阅尽世间万本书,不如读懂《易经》。
既然对《易经》有这么高的评价,那么《易经》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我们来看看从古至今的古圣先贤、名人大咖是如何评价的吧。
唐朝宰相虞世南认为“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他把《易经》当作通达人生的教科书。
名医孙思邈认为 “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他一生都把《易经》当作救死扶伤的良方。
诸葛亮不但熟读《易经》,而且精通易学的众多分支,从而创作了“八阵图”,用于排兵布阵,带兵打仗。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宋代思想家周敦颐陶醉在《易经》的世界里,这样评价读这本书的感受。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易经》称为“科学的经典”。
马云行商数年,他也非常热爱读《易经》,而且将《易经》视为决战商场的重要指南。
清华大学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校训。
南怀瑾说:“千万别晚上读《易经》,不然一下就天亮了”。
看起来《易经》真的很不一般,真的是一本好书!
《易经》是一部由超强作者天团集体创作的作品,成书所经历的时间非常漫长,经历的圣人也很多,其中有三位古圣先贤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分别是伏羲、周文王、孔子。伏羲,发明了八卦图;周文王,发明了六十四卦,后被称为《易经》; “圣人”孔子,为《易经》作了《十翼》,就是今天的《易传》。
正是因为三位大家的共同创作,才成就了我们今天《易经》的主要内容。
创作《易经》的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人绝对算得上同时代里最聪明的人了,由他们共同撰写的书,其“智慧值”不言而喻。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认为《易经》就是一本关于算命的书!如果你这样想就太小瞧《易经》了。它的“不一般”绝不只是因为它的占卜之术,更是因为它对我们生活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健康论阴阳、取名看五行、出门翻黄历、结婚看八字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我们的语言,很多地方都有《易经》的痕迹。在新冠疫情泛滥的2020年的年末,我们都在朋友圈里看到过“实鼠不易、牛转乾坤”这句话。
是啊,2020年实在是太艰难了,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过得非常不容易,正值牛年马上到来,大家借用“牛”的谐音,希望在这个牛年里可以“扭转乾坤”,走出困局。而“扭转乾坤”这个成语,正是对《易经》思想的化用。
“乾”与“坤”都是《易经》八卦中的卦象,“乾”象征天,代表阳;“坤”象征地,代表阴。扭转乾坤,也就是将天地颠倒、阴阳互换,这样当前艰难的局面就能彻底改变,一切秩序也将重新建立。
乾坤这个词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常常用到,都觉得它的含义生动而深刻,这说明《易经》中的智慧,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被我们认可和接受了。
很多人们常用的语言均出自《易经》,常用的词:“交易”、“变卦”、“变通”、“涣散”、“文明”、“鼓舞”等;常用的成语: “阴阳怪气”、“否极泰来”、“物极必反”、“谦谦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七上八下”、“不三不四”、“不速之客”、“正大光明”等等。
总之,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原典”著作,《易经》极大丰富了我们的汉语,也成为我们日常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易经》对建筑、文学、互联网、取名等方面的影响也无处不在。
《易经》始终伴随着中国人的生活,始终与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你是否读过《易经》,你的所有行为都没有离开过《易经》。它已经变成我们中国人血液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变成了我们的文化基因。
声明:文章作者原创,请勿抄袭、洗稿。图片引自**,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