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古代叫隰州

记录2024-10-24 01:07:59

方言谈趣李仡,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隰县古代叫隰州?下面更多详细**一起来看看吧!

隰县古代叫隰州

方言谈趣

李仡

走进隰县,你总能感受到它的文明,它的厚重,它的不俗,它的独特……

这里有重耳霸主的足迹,有李婷龄生华的妙笔;有小西天的精美绝伦,有堆金山的厚实沉稳;有上天山的雄伟壮观,有石马沟的旖旎风光……这些,早已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是否注意到,我们每天说的话,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难,兄弟间的调侃,朋友间的揶揄,小孩子的呢喃细语,大男人的粗声大气?你是否留心那从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不得不学习的语言?隰县的方言。它有什么特点?是低俗的,还是高雅的?当我们将“妈”称作“娅”,将“去不去”叫做“圪哩不圪”时,你不会觉得我们的语言实在太老土了吗?

但当你阅读到《三言二拍》以及明清时的四大名著时,你会惊讶地发现,书里竟然有很多隰县方言,而且大多竟出现在注释里面,因为深奥难懂,所以才不得不给予详尽的注释。这就是说,明清时期的人竟听不懂隰县话!还得靠加注释才可明白其意思。

从事医学专业的人,当我们阅读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关“獾”的药用价值时,第一句竟这样解释:“獾,古称貒(tuān)。”而这所谓“貒”就是我们耳熟能详,天天挂在嘴边的“貒子”——一种穴居土中,危害农作物的动物。但它肉味鲜美,油更是治疗烧伤的要药。这个字,在现代的字典里一般是查不到的,210在隰县却是最寻常不过的口语。明朝的李时珍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古代人了,但他却说獾是古代才叫貒的,明朝所说的“古代”又是指哪朝哪代呢?

我们经常说的“又抓又搲”中的“搲”(wā)字,虽然偶尔也能在字典里查到,但对其的注释竟是“用手捉物”。而这注释完全就是文言文——是解释给古人而不是给我们看的!甚至连孙悟空变成一只“花鸨”,二郎神因为看不起它而不去攻击时,都得将“花鸨”一词作出详尽的解释,而在我们这里,这种作为鸡天敌的雕却是连三岁小孩子也知道的动物。

我们经常挂在口头上最为平常和普通的话,却作为书面语出现在古典名著里,如古典名著《红楼梦》里就比比皆是。

这就足以说明,我们的语言太古老了,古老得连明清时期的人都得加注释才可读得懂,很多词语甚至连最全的《康熙字典》里也找不到。可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呀,穿着时髦西装,住着高楼大厦,开着豪华轿车……却为什么要讲着连明清时期的人都听不懂的古老的话呢?这是为什么呢?

崔春祥:

是啊,都是因为什么呢?不知您是否想过这个问题?是否对我们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无时无刻不讲的最为寻常的方言有过这样的思考呢?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同样无法解释清楚,说得明白。在一个非常偶然的巧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专家来高校调查山西方言时,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一位教授。他肯定地告诉我,由于我们隰县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交流少,本土文人文隰州化没有被外来文化所侵蚀,还保留着古代的语言文化特色。实际上,所谓隰县方言其实就是宋元白话,是宋元时期的官方语言。换言之,我们讲的就是古代标准的普通话。但这样的解释是不能说服我们的,因为谁都知道隰县是**县,过去生活着山南海北的人。一村有九省人并非妄言,怎么能说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呢?

教授笑了,他说,能来到我们县的外地人,并没有什么商贾大亨,文化精英,全是逃难的盲流,他们是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的。他们的到来不仅影响不到我们本土的文化,反而很快会被我们的文化所同化。不出三代便可变成地道的隰县人了。

原来如此!

这样的解释真可谓使人莫名惊诧,叹为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