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的古厝文化,是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也是历史载体。它隐藏在千千万万个有着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建筑中,历经时间长河,散发出传统风貌和个性。
2019年6月8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人民日报》重刊了17年前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所作的《<福州古厝>序》,引发强烈反响,也让福州古厝再次受到瞩目,而散落在玉融大地的福清古厝亦在其中熠熠生辉。
邂逅福清的古风神韵,在一座座高门深宅中流连忘返,领略百年古厝的一世繁华。
福清人把“老房子”称为“古厝”。
数量可观的清代、民国时期的民居得以保存下来,部分建筑甚至可以追溯至明代。
这些建筑无论从造型、布局、工艺、材料等各方面,都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东关寨”、“六扇厝”、“食菜厝”、“豆区园”等等。
一都 · 东关寨
一都镇东山村
东关寨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为土木结构,整座建筑呈长方形,长76米,宽55米,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上、下两层,共99个房间,被誉为“清代古城堡式建筑的代表”。
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将东关寨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区 · 豆区园
向高街官驿巷
豆区园始建年代不详,为明朝万历年间邑人、内阁首辅叶向高的花园兼书院。
豆区园小巧玲珑,婉约秀雅,全园面积近300平方米,属我国东南颇具特色的经典园林之一。
1981年2月25日,豆区园被公布为福清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口 · 六扇邸
海口镇石溪村
沁园林氏六扇邸,始建于1922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左右。
这里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民居建筑风格。
2014年3月25日,沁园林氏六扇邸被福清市文化体育局审批为福清市文物保护点。
阳下 · 古民居群
阳下街道北亭村
陈氏古民居群约建于清中晚期,坐北朝南,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古民居群的魅力在于“群”。北亭陈氏古民居群布局完整、前后平行,透视感极强。建筑群总占地约8781平方米,还有大量风格相似的古民居与之连成一片,规模十分恢弘。
2009年,北亭陈氏古民居群被福清市文化体育局批准为文物保护点。
南岭 · 食菜厝
南岭镇大山村
大山食菜厝又称“十扇厝”,为合院式民居建筑群,约建于清代中晚期,二进三落附带左右两附厝。
2014年,食菜厝被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
渔溪 · 林氏侨厝
渔溪镇侨丰村陈白自然村
陈白林氏侨厝始建于1916年,整座建筑傍山而建,与前面两座古民居连成一体,占地约2000平方米。
侨厝整体建筑华丽气派,杂糅西式建筑风格。
港头 · 八扇厝
港头镇占阳村
占阳八扇厝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于1689年建成,距今已有330年历史了,建筑面积达2326.6平方米。
镜洋 ·智丰店
镜洋镇磨石村
“智丰店”约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座北朝南,围墙长40米,高4米。
智丰店最让人佩服的雕工,房梁上的吉祥神兽,门板上的镂空雕刻,路边的人形石头,细微之处见精美。
一座座古厝,门楣窗框镌花刻鸟,土木墙石巧饰浮雕。
古厝散落在福清各个大小村落中,成为玉融大地独特的风采,也彰显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为切实做好古厝保护工作,福清多管齐下,实施多项修复保护政策措施,让古民居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修缮
东关寨
经历了数百年风雨洗礼,东关寨损坏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福清市**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开展了东关寨修缮及周边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在东关寨修缮中,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的前提,保留传统工艺和原有做法,重点保护寨子清乾隆时期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还原古寨本身面貌。
修复后的瓦头和滴水瓦–郭成辉摄
何氏八扇厝
2016年5月,经过族人商量,占阳村村民何文光几人组成了占阳八扇厝修缮理事会,开始对古厝的进行修缮。通过集资、捐资等方式,筹款138万,历时近7个月,2016年12月竣工修成,古厝焕发了别样的生机。
豆区园
1995年福清市举行修复豆区园奠基仪式,斥资近300万元对豆区园进行大规模修缮,是的融城这一重要历史景观得以重现光芒。如今修复后的豆区园,精致典雅,不乏明代风格,为后人研究福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明朝宰相叶向高提供了很好的物证。
六扇邸
在这近百年的岁月里,六扇邸曾修缮过两次,最近一次是在2012年,由林氏族人筹资了800万元,在省博物院及国家文物总局专家精心指导下,保留原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和原汁原昧的建筑风格,修旧如旧,现已基本还原历史原貌,再现当年风姿。
文物史迹是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资产,它承载着辉煌的过往,又启示着灿烂的未来… …
福清的古厝,一篇文章道不尽、说不清,这些古厝的颜值值几许?请您来打call!
(图片/福清市影像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