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上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西方文化如同一股春风般席卷了整个中国,一时间似乎连欧美的空气都是香的。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诞生于中国本土的东方文化再次复苏,人们在崇洋媚外的新鲜感过后,发现自己的文化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遭,甚至还很不错。
在这期间,源自欧美的西方文化和诞生于中国的东方文化充分交融,程度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如果就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来聊一聊,估计内容可以写一本书了,所以我们就先从关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谚语入手,来管窥一番。
饮食习惯的差异
先来说一个大家熟悉的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其中“免费的午餐”便是源自欧美的饮食文化。时间回到17世纪,当时的欧美商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乡村汇聚到城市,并逐渐形成了市民社会。
繁荣的商业让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酒吧和沙龙,为了吸引顾客不少酒馆打出了“免费午餐”的噱头,不过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类酒吧和沙龙要么酒水收费高,要么就是饭菜不足。因此,free lunch常喻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优惠”。
而在传统中国文化中,表达这个意思则是成语自食其力,典故出自《礼记·礼器》:
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最上层是天子与诸侯、中层是士大夫,下层则是普通老百姓,都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上不断注意。而这里面的“食力”,指的便是自食其力的普通百姓。二者虽然意思相近,但出现和使用的时间却相差前年,这是中西方文化中一个典型特点。
出了差异外,中西方关于饮食养生的谚语也有着不少相通之处。如《抱朴子养生论》之四中说:
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
这就是建议人们不饥的时候不要勉强进食,不渴的时候不要勉强饮水。不饥时勉强进食会使脾疲劳,不渴时勉强饮水会使胃饱胀。冬天时,早上不要饿着肚子,夏天时,晚餐不要过量。明末居士袁了凡在《摄生三要》中总结的养生法则是
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他认为养生要注意一是欲念宜少,二是劳动宜节制过劳,三是不要发大怒,四是戒酒尽量少饮,五是对饮食五味要慎重选用。
西方谚语中也有饮食要有节制,不可多饮酒的内容。比如:
“Health does not consist with intemperance.”(健康和放纵,彼此不相容)
“Hygiene is two thirds of health.”(卫生能保证三分之二的健康)
“The windows open more will keep the doctor from the door.”(常开窗户,医生不近门);
“Bed is a medicine.”(睡好觉如服良药)
“Ear** to bed and ear** to rise makes and man healthy,wealthy and wise.”(早起早睡使人身体健康,富有智慧)。
“For when the wine is in,the wit is out.”(天才遇酒也变傻)
饮食种类的差异
除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在关于食材方面的谚语中也能体现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联系。比如我们常用“饭碗”指代谋生的手段,“金饭碗”也被人们用来形容待遇好的工作。而法国人则喜欢用“面包”(见注释1)来形容谋生手段。想要表达“抢别人饭碗”的意思,法国人往往会说:从别人嘴里抢走面包。“面包”还会便被引申为父母手中的积蓄,或是退休金。所以法语中“吃父母的面包”,被西方人用来形容依靠父母养活的“啃老族”。
葡萄在欧美饮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尤其酿造的葡萄酒,是西方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饮品。所以在欧美就产生了许多借葡萄隐喻的谚语,如意大利人常说:“好的葡萄酒不需要茂盛的葡萄藤来证明。”
原来在古代葡萄收获的季节,酒农需要低价处理去年剩下的葡萄酒,便会在路边放上一捆茂盛的葡萄藤来告诉路人,这里有酒卖。所以这句谚语说的是,如果葡萄酒的质量足够好,是不需要放上茂盛的葡萄藤来吸引路人的注意的,自然会有人慕名而来。这和中文“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思。
工业革命以后,牛肉走进的欧美的千家万户,一张牛排可能就是一顿饭,因而在西方人表达“漂亮不能当饭吃”时会说:“Beauty will buy no beef.”
盐在古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十分珍贵的,也都曾一度作为流通货币,古罗马的军队还曾经将盐作为军饷的一部分,按日实行定量配给,拉丁语称为“salarium”(买盐的钱),后来被引申为工资的意思。而在中国《南史·陶潜传》记载中,归隐田园的大文豪陶渊明曾送给他儿子一个仆人来帮助你打柴汲水,后来人们便把工资叫做:“薪水”。不论是“薪水”还是“买盐的钱”,都与饮食息息相关,在民以食为天上,东西方都相差不大。
“mustard after dinner”,饭后上芥末,源自欧洲人的饮食习俗。绿芥末(mustard)是欧洲人用餐时常用的佐料,区别于原产于中国,由芥菜籽制作的黄芥末,绿芥末是欧洲特产,由山葵制作而成。正常情况下,芥末通常和其他食品一同摆在餐桌上,如果等大家都吃完饭后,才把芥末端上桌,似为时已晚,无此必要了。因此,“mustard after dinner”的含义与汉语中的“黄花菜都凉了”意思很相近。黄花菜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食,其热食方可尝其美味,而凉的吃了就会感觉有股异味,所以被这句话被批评那些迟到了,大煞风景之人,有着调侃的意义。
通过以上中西方谚语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中西方饮食文化有着不小的差异,但在其中也有着不少相通之处,这就为新兴的欧美文化与传统的东风文化的交流和互通提供了契机。人类的发展起于合作,取长补短,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道。
注释1:面包对于欧美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所以也被引申用来形容和饭碗相近的谋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