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饭局上,酒过三巡后开始吹牛,话题不知不觉扯到了“官场”。
于是,某局长也讲了一个故事:
某朝某代,一穷小子上不起学,经常躲在私塾外偷听,过耳不忘。
私塾的投资人赵百万有一个儿子,与穷小子一般大小,但不爱学习。
一日,赵百万到私塾检查指导工作,他在窗户下发现了偷听的穷小子,一审二问三考,穷小子居然能把儿子不会背的东西倒背如流。
赵百万看穷小子聪明、乖巧,不仅没有责怪,还整了一个“希望工程”,免费让他进了私塾,当儿子的陪读。
十年寒窗,穷小子通读四书五经,知天文地理,写一手好字。赵百万资助他和儿子一块进京参加高考,儿子名落孙山,穷小子金榜题名。
穷小子及第后,外放地方任职,先在基层锻炼,从知县一直做到知府。
再说赵员外的儿子,依仗自己是富二代,有几个糟钱儿,名落孙山后一直游手好闲,拈花惹草。这一天,他看中一个花姑娘,上前搭讪,死缠烂磨要交朋友。姑娘不从,他便招呼三五地痞流氓抢亲,失手打死了花姑娘的男朋友。
官府将富二代捉拿归案,严刑拷打。
赵员外闻讯,连忙差管家抬着礼品,跑到知府衙门,想通过知府大人给县长打个招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知府大人看这送礼的阵势,怕老百姓说三道四,陷他于不义,干脆闭门不见。
管家对知府的“小出身”知根知底,就在知府门前破口大骂,说知府如何如何忘恩负义。
管家的骂声引来不少老百姓围观。老百姓们都夸新任知府不徇私情,是个难得的好官,清官。
掌灯时分,知府让夫人乔装打扮,假扮成伙计,提一盏写有“知府”字样的灯笼,悄悄来到死牢。
牢头一看到知府家的灯笼,立即逐级上报,最终报到主抓富二代**一案的县令那里。
县令闻报,不敢怠慢,顾不得穿制服,就便衣来到死牢。他定睛一看,那个提着知府衙门灯笼的人,竟然是知府夫人。
第二天,富二代被放了出来。
知府得了个清官名声,县官悄悄拍了马屁,替顶头上司徇了私情。
赵百万感叹:这穷小子,怪不得能做大官,有智慧呀!
赵百万的感叹与自己的孩子生死攸关,其实呀,这个知府是“既当**又立牌坊”,哪是什么“智慧”?
特稿哥记得,“既当**又立牌坊”,是指做娼卖身之后还非要立个什么“贞节牌坊”的人,后来有了引申意义,指那些暗地做坏事,表面还要得到好名声的人,**又装廉洁,也是“既当**又立牌坊”。
有时,做**的人真的不认为自己可耻,优秀的**还可以勾引到皇帝进而名垂青史,比如李师师,比如陈圆圆。
但是,好像李师师陈圆圆们的下场都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