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6月16日电(刘云伶 王浩庆)近年来,全国各地求贤若渴,争相出台待遇优厚的“人才新政”。相比之下,急需人才而比较优势相对较弱的中西部地区如何吸引“孔雀来栖”,集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是个普遍性难题。
当前,山西省正大力实施深化省校合作战略。乘此“东风”,长治市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实施精准引才,涵养人才引留生态,蹚出了一条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城市打造“人才高地”,助推转型发展的“长治路径”。
从濒临破产到产值数亿,一位教授挽救一家企业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明凯最近收到一个好消息。由他领衔的“山西卓越多固废协同制备低碳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入选了2022年度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
周明凯团队的“长治故事”,是“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进而壮大一个产业”典型案例,是地方与高校深度合作取得成效的缩影。
卓越水泥有限公司全景。新华网 发
5年前,长治市潞城区卓越水泥有限公司一度陷入经营危机。“当时企业面临技术落后等多重压力,一度濒临破产倒闭。”企业技术中心主任李代英说。
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由周明凯领衔的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来到长治为卓越水泥进行技术改造,将钢渣、矿渣、粉煤灰、CFB(循环流化床)灰渣进行复合超细粉末,显著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成本,同时年均消耗40-50万吨工业固废,实现了“变废为宝”。
“技术改造后的超细矿物掺合料受到市场欢迎,短时间内企业扭亏为盈,2021年产值超4亿元,上缴税收6000多万元。”李代英说。
周明凯(左二)指导研究生。新华网 发
初战告捷后,长治市与周明凯团队的合作逐渐扩大,双方共同成立长治市武理工工程技术研究院,探索形成与主导产业相衔接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相结合的新兴发展模式。
长治地处晋东南,是典型的内陆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当前正处于经济爬坡过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全市上下越来越认识到,人才是解锁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长远之需,引进、留住人才成为从企业到**的高度共识和行动自觉。
特别是山西省委、省**作出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战略部署以来,长治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与省内外10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500余项合作成果,集聚了一大批科技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了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让高校将论文写在转型地区,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2021年10月,“智汇长治 才聚太行”人才引进暨项目合作对接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资料图片)。新华网 发
如今,高校技术资源成了长治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22年,长治市共有12个深化省校合作科研项目列入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涵盖新装备、新材料、能源革命、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多个产业领域。
从常驻省城到扎在县城,高精尖人才被靶向引智留下来
与发达地区相比,长治引才基础不占优势,如何将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我们时常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外地人才,怎样才能在长治安居乐业?”在长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保春看来,人才都希望到有产业需求、有发展前景、环境良好的地方发展,同时不同层次的人才核心需求存在差异。为此,分层次靶向引才、精准引智是十分必要的。
高精尖人才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入选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刘立新认为,关键在地方产业基础与高端人才的专业方向是否契合。
作为国内物理冶金法提纯多晶硅技术和硅材料应用研发领域的专家,刘立新及其团队与长治市黎城县合作的立新物理冶金法年产1万吨再生硅材料项目,同样入选了2022年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
长治黎城再生硅材料项目建设现场。新华网 发
曾长期生活在条件便利的省会城市,此番却选择到内陆县城创业,一年中多数时间都带领团队扎在县城……刘立新的事迹让人感动,也让一些人不解。
刘立新表示,选择和黎城合作有多方面原因,但“合适”很重要。目前团队的科研方向与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高度匹配,黎城富硅多水,发展硅材料产业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项目近期即可投产,按当下市场价格计算,产值将达20多亿元,未来产品产业链成熟后,可带动地区生产总值近150亿元。
“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长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杜建伟说,长治立足实际,依托自身自然人文特点、特色产业优势,将适合当地发展的行业信息归纳汇总,深入研判,采用顾问指导、短期**、结对帮扶、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多种引才方式,引进了一批专业、产业匹配度高的专家学者。
云南农业大学林下上党党参有机种植项目。新华网 发
上海交通大学芯片式数字PCR系统、云南农业大学林下有机种植上党党参、华中科技大学铸锻铣一体化3D金属打印……随着一个个高精尖团队的助力,一批融合高校科研成果和长治产业资源优势的特色项目已在长治落地生根。
从引进来到留得住,以新制度打造人才引留好生态
如果说高精尖人才是金字塔的塔尖,那么中层骨干人才、基层储备人才则是塔身和塔基。针对这些人才,长治以省校合作为突破口,数次千里奔赴,加速人才集聚。
近一年来,根据山西省有关部署,长治市多次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开展人才宣传周、人才引进专场等各类活动招贤揽才。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长治不断出台住房补贴、技术奖励、生活补助等政策,为各层次人次提供暖心服务。
长治市潞才公寓。新华网 发
“目前全市建有人才公寓2380套,在建、拟建916套,各类人才落户1524人,发放各类奖励补贴3000多万元。除了每年1万元人才补贴,还有购房安家、技术扶持等多项政策。”长治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郭城说。
同时,长治市还为每位专家以及团队配备了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提供24小时保姆式服务。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韩福柱与长治市潞城区正在进行精密智能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合作。从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设备运输到日常通勤、机票车票订购,服务专员事无巨细进行服务。
韩福柱团队调试设备。新华网 发
韩福柱团队成员吕大伟表示,这些小事让像他一样的“外地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体现出长治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
长治市清控创新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团队2018年入驻长治高新区,负责清控科创园的运营,不到一周就申请到8套人才公寓,“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减少经营成本近20万元。”副总经理王雪龙说。
长治市委人才办负责人崔鹏琪表示,长治财力有限,但对待人才却不吝啬。目前,组织部门计划在原先人才引进、安家落户、项目支持等政策的基础上再加码,出台升级版本。
一系列的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长治市市直事业单位累计引进“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229人,县(市、区)事业单位引进全日制研究生974人,600多名中层骨干人才进入企业参与运营管理,近万名基础后备人才正茁壮成长……
为进一步深化省校合作,长治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点解决好队伍、经费、机构、阵地、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力争打造更优的人才引留生态。
长治市人才集团和人才发展基金会日前正式成立。新华网 发
此外,继市县成立深化省校合作中心、建立深化省校合作专项考核机制之后,长治市人才集团和人才发展基金会日前正式成立。这是长治市着力构筑“人才工作**平台”“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发展工作联盟”等平台为主的“四梁八柱”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的最新举措。
长治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长治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人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人才流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在此基础上,长治力争打造更好的人才生态,提前布局下一阶段引才工作,吸引更多“孔雀”飞向晋东南,为加快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责编:李琳、褚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