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18时许,牛改仙和她的20名队员**完毕。“今天咱们再站一下队形,记住耍镲时动作要夸张、有力度……”这是牛改仙带领小站营文艺队正在为晋源区2019元宵节社火巡演做准备呢!
20名队员都是女性
今年53岁的牛改仙是山西省锣鼓协会副秘书长,兼任小站营文艺队队长,同时也是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锣鼓传承人。“小站营文艺队成立于1990年,成员始终保持在20人。目前,队员最大的68岁,最小的31岁,都是女性。”牛改仙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锣鼓起源于晋源,距今有千年历史。相传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妹妹嫁居于晋源区古寨村,为彰显皇家气派,皇姑一出动,必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便是流传至今的“流水”,寓意“福如东海长流水”。
作为太原锣鼓的代表,晋源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相互对抗。这种对抗似两军对垒,遇强则强,双方互不相让,一曲接一曲,一阵急一阵,相咬相斗,决不歇手。晋源锣鼓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节奏欢快热烈,呈现出粗犷、豪放、剽悍的精神底色。“咚咚锵,咚咚锵……”队员们意气风发,手腕飞舞,镲和钹、鼓的声音相互呼应,节奏明快且有力。“这边挥舞的要有激情,大家都要面带微笑……”牛改仙边接受采访边指挥。
边看娃边打拍子
“平常我们每周排练三次,演出前,会临时加强排练。”牛改仙说,队员们有的上班、有的看孩子,可一说要排练,90%的队员都能到场,“因为大家喜欢锣鼓”。
“对,我们是真喜欢锣鼓。”李福珍、聂天兰等7名队员异口同声地说。牛改仙说,她们只要一敲锣打鼓,就什么烦恼都没了。
这几位“奶奶辈”的队员,平日在家得带孙子,遇到排练时,常常是一手抱孩子,一手则在大腿上打着节拍。“孩子得看,手里又不能拿镲,但不能误了学习新曲目呀。”队员张秋梅说。
有几位年轻的队员为了排练,连到饭店洗碗的工作也“暂停”了。“爱敲锣打鼓,心里放不下啊!”31岁的队员王小丽说。
牛改仙的徒弟郭秀霞更是让大家佩服。排练前一天,她的腰扭了,本以为她不能参加排练,结果第二天她的爱人搀扶着她按时到达了排练场地。“只要手能动,我就继续打镲。”郭秀霞这一句话,感动并鼓舞了更多的队员。
还曾参加国际演出
“绛州的鼓、威风的锣、太原锣鼓舞大钹”,这是人们对山西三大鼓种的赞誉。以铙、钹的特有声响为主体构成锣鼓曲,是太原锣鼓的最大特征。作为队长,牛改仙编排了符合该队伍表演的曲目和动作,主要是融合了三大鼓种一些不一样的欣赏内容,“有利于从广场的形式演变成舞台的形式”。
太原锣鼓的曲牌结构别有特色:对奏相击,一呼一应;一唱一和,相辅相成。单乐句锣鼓曲牌是太原锣鼓的主要曲式结构之一,是指某种单一乐句构成的锣鼓曲。它以某一句幅较短、自成主题的乐句,不断进行反复演奏,曲调具有回旋连贯的艺术特征。乐句锣鼓曲牌、曲谱看似简单,却常以多种演奏方法来表现,曲调生动多彩,变化多端,是太原锣鼓衡量其基本功高低的基础曲谱。此外,还有由多种不同乐句构成的锣鼓曲牌等。
太原锣鼓现存较有名的套曲有七套,常用曲牌50余首。最有名的曲牌包括《流水》《双一二五》等。所用乐器分为大小两组,其乐器为大鼓、大铙(镲)和大钹,其中大鼓为领奏。
为了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富有女性的魅力,牛改仙将一部分跳跃、跨步、挥舞手臂等动作引入表演中,让整个队伍更具灵性。“表演时,我把岁数大、乐感好的队员安排在队伍里,主要负责打镲,她们的作用是压住节奏。”牛改仙说。为了照顾年龄偏大的队员,牛改仙会让这部分队员扭秧歌。年轻队员则主要负责耍动作、玩花样,这样,整支队伍就富有生机。每年都有新队员想加入小站营文艺队。目前,文艺队不只表演锣鼓,还排练了民间演出,如猪八戒背媳妇、媒婆说媒等。更让大家自豪的是,部分优秀队员还曾远赴韩国和埃及参加国际表演,并捧回了奖杯。“2月17日,晋源区2019元宵节社火巡演上,这支锣鼓队将负责300余人秧歌方队的鼓乐。”牛改仙说。
晨报记者高慧娟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