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传世之作《说文解字》中称:“鼎,三组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虽然受到儒家方正思想的约束,现代可见的大多数鼎器都是四足,但三足却是鼎最初所采用的形状。由此也有了“三足鼎立”这一成语,而此词也无巧不成书的成为了东汉末年的“代名词”。
中国乱世那么多,可为何三足鼎立这一诞生于商周的成语会独独成为汉末乱世的专属名词?
何为三国鼎立
历史中最著名的花名册莫过于诞生于唐宋,完善于明清的“武庙”。身为十哲之一的诸葛亮无疑是其中的头牌“花魁”。而被这为“花魁”用尽一生去完成的《隆中对》,既是三分天下这一概念的起源。
确实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努力下,这一概念逐渐被刘备实现,并在强敌曹**后正式三分天下。虽然辽东还活着一个公孙渊的燕国,但毕竟其体量只有一个郡,又处在偏远的辽东,成不了大器便被许多人带着有色眼光无视了。再加上他向曹魏和孙吴两面讨好,即受过孙权的封赏又有曹丕的亲授王位,只能算得上是曹魏和孙吴的附属国,并没有与他们平起平坐的资格。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公孙家自公孙豹出任辽东太守之后,其势力以及向朝鲜半岛、东北地区、辽西扩张,后来渡渤海占领山东部分土地建立营州,不管职位如何,已经是事实的国王,而且历经5代。
不过其核心地区在朝鲜半岛,若按地理来讲也不能攘入汉地十八省,而中国历史恰恰是以谁占据汉地十八省谁为正统,否则司马迁的《史记》可不得给西域的那一群山大王每人都写个本纪。
三足鼎立的故事得从青梅煮酒论英雄开始讲起。曹氏集团的CEO,谋主荀彧通过曹操认识了刘备之后,他就发觉刘备是个英雄。本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核心思想,他开始千方百计的想着除掉刘备。
荀彧的能力毋庸置疑,不然成语字典里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和他有关的成语,例如:坐著膝前(出自世说新语)、荀令留香(长的帅,美男子一枚)、王佐之才、驱虎吞狼等等。
《军师联盟》中的荀彧
其中的“驱虎吞狼”由于在《三国志》中机会没有被提到,所以他的的真实度不高,但足以看出荀彧对刘备早有杀心。
荀彧想杀刘备,刘备对荀彧却是打又打不过、骂又骂不过;一个长得像通臂猿猴,一个却是正儿八经的美男子。这么一比较,刘备只能选择跑路。
先徐州后荆州,陶谦、刘表、吕布相继被他克死,成就了刘备“老大杀手”的名号。最后没辙了只能跑到了汉津自己做老大,为防止曹操寻仇,又派诸葛亮去和孙权商议联盟抗曹。
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
此时曹操正巧在准备南下打赤壁之战,孙权让周瑜和诸葛瑾看着办,周瑜一分析,发现荆州缺乏兵力,便就想借刘备之手替自己挡住曹操的西线部队;诸葛瑾又是诸葛亮的亲兄弟,只要不危害自己,能帮就帮。于是,在文武两大核心的赞同之下,孙刘两家第一次联盟抗曹。
三足鼎立
赤壁最终以曹操战败告终,战后曹操自身难保、孙权则乘机收复淮河以南。两人对刘备的无视也就成为了其发家致富的基础条件。之后刘备以荆州为跳板收下西蜀的故事也是老生常谈,还顺道留下一句著名的谚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即位的曹丕比较狂妄自大。先是不听父亲的劝阻“代汉自立”,而后又除掉了曹彰、曹洪、于禁这些在立嫡之争中站在自己对立面的名将。他们虽名号不如关张赵马黄这些人来的响亮,但能力却丝毫不逊色一丝一毫。
撇开他弟弟曹彰不谈。曹洪是曹操的亲友团之一,魏国的开国元勋、顶梁柱,虽然能力不太出众,但胜在名声大、经验足。另一个于禁,樊城之战因天公不作美输给关羽,可这并不能代表他能力差。
《三国演义》中的曹洪
于禁草根出生,从一个步卒爬到假节越、左将军的官职,位列五子良将之首位,特别有名的张辽也只是他的副将。在整个曹魏集团除去曹操,也就夏侯惇比他官高一级,活脱脱的山村少年翻身做**的励志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于禁
曹丕对有功之臣和曹氏亲友团的屠杀,从长远来看基本上就是导致日后内乱的罪魁祸首,而从短期看则是直接导致魏国前中期进入无人可用的地步,曹魏不得不将国策由主战更替为“以逸待劳”。
这一举动也给足了孙刘两家称帝的机会。在曹丕称帝后不久,刘备和孙权也跟着相继称帝,毕竟此时全天下的诸侯只有他们三个,(公孙渊不算)他们也没必要逢场作戏,弄死其余两个统一全国才是正道。此后三足鼎立的局面算是正式形成。
另一段没能“鼎立”的三国
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自立至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这段时间并不算多久,仅有正巧60年,在古代的年历计算法中正好一个“甲子”。这也无巧不巧的应了开启东汉乱世的那句“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算上张角造反的那段时间,从汉末至西晋统一足足有184年战乱。
排去周朝五百年的群雄争霸,这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乱世之中排第二长的。而统一三国的晋王朝统一没过多久就“长江后浪推前浪”整出一个中国最长的战乱“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公元304年—589年,共近300年。
提起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就不得不提起中国的另一段三国乱世:东魏、西魏、南梁的三国时代。
这段历史从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开始,至隋文帝统一结束。但在隋文帝统一之前,最有可能终结乱世的南梁却“先帝创业而中道崩殂”。南梁被赶到了江夏,原来南梁的土地上就蹦出一堆小国。
当然北边的东魏和西魏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尴尬。西魏的建立是因为丞相夺权另立新帝,废帝逃到关陇集团的地盘上,关陇集团的宇文氏、杨氏便通过扶持这个被废的皇帝建立了西魏。
西魏至始至终都打着“清君侧,扶幼帝”的名号,因此,严格来讲东西两魏应该算一家,他们名义上的皇帝都是一家人。有点类似明末燕王朱棣和他侄子孝文帝争皇位,虽然有两个朝廷,但还都是大明朝的天下。
因此这也就算不上“鼎立”了,鼎立的意思是三个势均力敌国家互相对垒,而这三个国家貌似都没打过几次大战。
并且这段时间就比较短了,从534年至557年,仅仅只有20年,即使算上后来的隋文帝的统一(公元581年)也不足50年。也因此这段历史不论是与之前的三国和五胡十六国相比都逊色不少,后来的隋唐乱世知名度更是后来居上。
就像常言说的那句:“看你是否成功,主要还是看能不能混的比周围人要好”,而被夹在这三位里面,它想出名简直就是白日做梦。这20年,其中能青史留名的人物兴许只有陈庆之、侯景两人,但认识这两人的是少之又少。知名度低自然也抢不了“三足鼎立”的名牌。
北周、北齐、南陈三分天下
上文提到的宇文氏和杨氏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隋文帝杨坚和其丞相宇文化及。后来天下局面已定,关陇集团的那群人便开始觉得魏帝没多大作用,东魏、西魏便开始被北齐、北周代替,南边的南梁也在分裂后被篡权的南陈取代。
这段时间的名人就比较多了,英雄、美人层出不穷。不过这里的“美人”不是指女人而是指“美男子”。
建立南陈的陈霸先就是因为长的好看,被上司看中才从一个县里捕快平步青云一直到当上皇帝。他的养子陈倩的历史评价头一句就是“美姿艳”,陈倩不仅名字女性化,性格也是特别女性化,在他当上皇帝之后也是世界首次立男人做皇后。依《陈书》的记载“男皇后”韩子高更是“容貌美丽,状似妇人”。
传说摘下面具就会让敌人不忍心拔刀的美男子兰陵王高长恭也是同时期的北齐皇室子孙,出任北齐大司马。北周的天下第一老丈人独孤信一样是家门口无论春夏秋冬永远都有少女前来献果子。
影视剧中的兰陵王
不过因为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苟活了一个一直以皇帝自居的南梁,再加之这段历史仅有40年,这还是算上与之前的两魏重叠的时间,若只算三个国家相互鼎立的时间也只有不足10年。因此一样算不上三国鼎立。
宋、辽(金)、西夏的三国格局
最后一次三国割据发生在北宋、辽(金)、西夏的时代,依旧是按照之前所说的谁占据汉地十八省谁是正统王朝的说法。
朝代歌的“唐宋元明清”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无论是辽还是西夏,他们在史学家眼里都称不上正统王朝,反而是一直交“岁贡”的宋朝才是中国“正统”。原因自然还是因为汉地十八省在北宋手里。
北宋时期
从现代的角度看,辽、金、西夏与宋朝的战争是一场内战,这一说法是世界公认的,在俄语中“辽国”即是中国的意思。但对于当时的宋朝而言,即使两国是“兄弟国”,可辽国的存在和占据燕云十六洲的行为依旧是外族入侵。
南宋时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正如岳飞的《满江红》中所写,岳飞对金国的战争不是一场结束割据统一战争,而是一场抵御外族入侵的报仇行动。金、辽、西夏的地位也就和匈奴、乌桓这些国家一样,如果他们要凑成三国,那么蒙古、月氏也必须要一并加入。那更称不上三国鼎立了,所以中华五千年,唯有东汉末年的三国割据称的上“三国鼎立”
–
文/十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