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机的危害心得体会

笔记2024-11-27 21:44:36

沉迷手机的危害心得体会_http://www.jzs.cc_笔记_第1张

据国际调研机构eMarketer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成年人平均每天在移动设备上花费2小时39分钟,比2017年增长11%。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许多人每5分钟看一次手机,如果手机丢了或忘在了家,就会感到不安。世卫组织(WHO)因此提醒:用手机社交、**、游戏都会上瘾,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将严重危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那么,为何沉迷于玩手机在中国的情况比别的国家严重?手机上瘾对孩子和成年人各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行为医学与精神卫生专科副主任、成瘾医学专家、博士生导师谌红献教授为您解答:

▲▲▲科技的进步也给人们的交往及行为带来一些改变,长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算是一种精神障碍吗?

谌红献:成瘾是指对某种物质或行为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或愉快感而形成的。我们这里指的成瘾属于有害嗜好,如吸毒、酗酒、嚼槟榔、病理性赌博、**游戏成瘾等,会导致严重的心身问题甚至产生社会危害,属于病态的成瘾。

临床上,成瘾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1、物质(药物)成瘾需要摄入某种物质在体内产生奖赏效应(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正性的或负性的),如烟、酒、毒品、槟榔等;2、行为成瘾不需要借助外来物质的摄入,而是通过某种行为的付诸实施而达到心理或生理的满足感,如病理性赌博、**游戏成瘾、购物狂、工作狂等。长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则属于行为成瘾,当然也算是一种精神障碍,2018年5月份即将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CD-11将游戏障碍正式纳入,成为继病理性赌博后的第二种行为成瘾障碍。

▲▲▲手机上瘾最多见的还是未成年的孩子,手机上瘾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如何解决?

谌红献: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以来,不少学龄孩子开始沉溺于玩手机游戏,如:王者荣耀等。因此而受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荒废学业、社交障碍、继发性情绪障碍。在影响身体健康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孩子每天持续使用手机超过2小时,3个月后视力就可能从1.0下降到0.5。长时间低头会压迫脊椎,引起脊椎侧弯或颈脖、头部、肩膀疼痛,还容易出现弓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5)对玩手机游戏成瘾提出的诊断标准一共有9条:

  1. 对玩游戏的渴求(玩游戏的行为、回想玩游戏和期待玩游戏支配了个体的日常生活;
  2. 不能玩游戏时出现戒断症状(可以表现为易怒、焦虑、悲伤);
  3. 耐受症状(需要玩的时间越来越长);
  4. 无法控制要玩游戏的意图;
  5. 因游戏对其他爱好丧失兴趣;
  6. 即使知道玩游戏的潜在危害仍难以停止;
  7. 因玩游戏而向家人朋友撒谎;
  8. 用游戏逃避问题或缓解负性情绪;
  9. 玩游戏危害到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

而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1测试版则提出了3条诊断标准:

1、对玩游戏的控制受损(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

2、玩游戏的重要程度高于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

3、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

而无论是D**还是ICD的标准,都列出了区分病理性游戏行为的两条核心特征:一条是游戏成瘾者不仅仅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玩游戏,更重要的是,他们忽略了现实生活,无法再承担以往的社会角色,也不再参与社会生活;另一条是,他们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让游戏完全支配了生活。

▲▲▲如果发现孩子沉迷于玩手机,甚至手机上瘾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该怎么办?

谌红献:首先必须控制孩子使用手机,每天不超过一个小时,平时手机必须放在远离孩子卧室及学习的地方,同时,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不能自己沉迷于玩手机,更要多陪伴孩子,鼓励孩子和同学交朋友,多多参加户外活动。其次,一定不能等到孩子已经手机成瘾很长时间(半年以上)并严重影响到了学习和人际交往才想到来控制,这时候已经晚了。因为手机成瘾和毒瘾的核心成瘾机制是一样的,都具有严重的病态心理依赖性(心瘾),根本无药可治,而且,这个时候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出面都已经很难管理孩子,也容易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或激烈的对抗甚至危险行为。对于手机成瘾严重的孩子,最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在成瘾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家庭治疗,其次是送去正规的网瘾治疗机构进行治疗,但跟戒除毒瘾一样,非常困难,治疗效果差。所以家长一定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沉迷于手机游戏的苗头,立马纠正。

▲▲▲成年人如果沉迷于手机也会给他造成伤害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谌红献:成年人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在校的大学生;另一类是已经进入社会甚至有了家庭的成年人。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最大的伤害是荒废学业及毕业后无法进入社会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及无法胜任工作。而对于社会型成年人则主要是:1、过度消耗时间和精力。很多成年人因此会影响到睡眠和工作;2、产生负能量心理。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物质,朋友圈中的一些负能量信息会带来移情压力,不利于身心健康,会导致焦虑抑郁状态、颈椎病等;3、影响夫妻感情。沉迷于玩手机,夫妻间的交流自然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对夫妻感情会造成伤害;4、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做父母的沉迷于玩手机,会忽略孩子的成长,同时也会让孩子依样学样,让孩子也沉迷于手机,荒废学习,还危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从国际调研机构eMarketer最新报告来看,中国人是手机上瘾的最大受害者,为什么?

谌红献:确实如此,而且世卫组织这次关于手机游戏障碍诊断标准测试主要就是在中国做的。可能主要跟以下原因有关:1、处于经济、便捷等需求,数字媒体在中国占有主导地位;2、中国的传统家长制文化使得父母对孩子承担太多、付出太多。即便做儿女的成年后,做父母的也习惯于包办,导致中国孩子缺乏独立性,甚至于即便荒废学业,不出去工作,他们也能心安理得地啃老。而日本虽是**游戏的最早也是最大的输出国,但日本文化从孩子很小开始就训练其独立性和严苛的自律性;西方国家也同样如此,非常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子女成年后必须自己养活自己,这就使得孩子具有后顾之忧,因而不敢过度沉迷于**游戏而荒废学业和职业。

希望中国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独立性和自律性的培养!这是远离手机成瘾伤害的最好的办法。

典型病例:

1、孩子手机成瘾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夏某、14岁、男。由于父母在外打工,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从去年暑假开始迷上了手机游戏,开学后成绩明显下降,之后竟因沉迷于手机游戏渐渐的不肯再去上学。今年1月16日,其父母带他到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求治,经过家庭治疗以及行为矫治训练及药物辅助治疗,目前已可在父母督促下自己控制玩手机时间一小时以内,按时上学,成绩明显提高。

谌红献:未成年的孩子由于缺乏自控能力,用手机玩**游戏很容易成瘾。对学习的影响极为严重,往往分几个阶段:1、刚开始还能勉强坚持学习,但学习成绩开始下降;2、沉溺于手机游戏严重影响睡眠和学习,但还能勉强坚持上学;3、不学习,晚上玩游戏至深夜甚至通宵,白天睡觉至中午,整天可以不出门,不与人交往。做家长的一定要及时发现并将孩子沉迷于手机上瘾终止于第一个阶段。如果自行通过控制孩子手机及说服教育不能解决的话,可及时去医院找有成瘾医学背景的心理医生求助!

▲▲▲关于小孩的游戏成瘾何时干预才不算晚呢?

谌红献:为了回答你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名医典故: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疾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这个名医典故完全可以很恰当的移植到我们对小孩游戏成瘾干预时机的抉择上来。前面所列的游戏成瘾第一阶段就相当于“君之疾在腠理、在肌肤”,此时家长同心协力、必要时联合心理医生合理干预,最有可能成功;所列的游戏成瘾第二阶段就相当于“君之疾在肠胃”,此时虽有点晚,但家长联合有成瘾医学背景的行为医学专家连续进行一段时间的家庭治疗和行为矫治训练,也还是有扭转的可能;但如发展到所列的游戏成瘾第三阶段,就相当于“君之疾在骨髓”,此时才进行干预,难度堪比戒毒,需强力的家庭配合权威的成瘾医学专家才有丁点希望。遗憾的是这些年家长带来门诊找我的基本都是“君之疾在骨髓”,所以在中小学校加强对家长的“防瘾”知识宣传,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很重要。作为一名成瘾医学专家,这些年的临床医疗感受一直让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写一篇“请不要等到这时候才来找我”的**游戏成瘾的科普文章及进行网瘾相关研究,但由于一直忙于研究对社会危害更大的毒瘾而抽不开身。今天算是借助《家庭》完成了这个心愿。在此再次呼吁和强调:勤关注、早发现、早干预。

2、成年人沉迷于手机可能导致抑郁症

刘某、男、32岁、销售业务员。自2016年自己做生意失败后,做了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工作压力大,收入也不高。闲暇时喜欢上微信朋友圈看各类信息,看到负能量的信息总能引起共鸣,渐渐的沉迷于阅读、转发、评论负能量信息。今年4月9日,因长期抑郁,失眠、乏力、食欲差、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到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求治,经过认知心理治疗和控制手机使用的行为矫治训练,配以适量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并督促参加病房组织的工娱疗,10天后抑郁情绪开始减轻。目前病情明显好转,愿意与人交流,食欲及睡眠情况明显好转。

谌红献:成年人如沉迷于用手机阅读和看微信朋友圈,由于圈内负面信息占比更高,因此接受负能量的信息自然就多,久而久之无形中对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而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再者,成年人沉迷于手机阅读或游戏,也会明显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会进一步影响成年人在家庭和社会承担着的很多必须的责任和义务的履行,因此也会对其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加重抑郁焦虑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发展成为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所以成年人也需要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手机。

作者:林楚楚

编辑:袁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