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微信公众号 图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吴蓉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即将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满载而归。回程行囊中,有一件珍贵的礼物——一本有着上海代表团72名党代表亲笔签名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红喇叭小讲解员”手册》。手册上,每一个签名的笔画里,都蕴含着上海代表团的伯伯、阿姨们对孩子们的关心和鼓励。
“去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的期望,回来的时候我要带回党的声音。”吴蓉瑾想好了,一定要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孩子们说一说她在北京参会的经历,把这本充满纪念意义的手册给全校每一名孩子传阅,将来自长辈们的鼓舞传递给他们。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7年前,在吴蓉瑾的发起下,全国第一个专门志愿服务**一大纪念馆的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小讲解员”成立了。
她说:“涵养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回首‘小小讲解员’社团过往这17年,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做好这件事的决心。”
来自基层,每天面对的是活泼的孩子和灵动的事例。这次在北京,吴蓉瑾向上海代表团讲述了几个孩子的生动故事——
王雅晴出生在国外,父母为海归学者,6岁前接受的是国外教育,入学前回到上海,住在黄浦,对口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一年的学习中,孩子听了哥哥、姐姐作为小小讲解员的讲解,也向往成为一名小小讲解员。在多次培训、试讲、实地参观学习后,7岁的她终于成了一名双语讲解员。不久前,她当选了首届上海市校园红色文化传播志愿者。
“渐冻症”患儿邹维洛为了讲好**一大的故事,和姐姐、妈妈去了好几次**一大纪念馆。如今,小维洛钟爱李大钊的诗歌,坐在轮椅上,在这所“爱的学校”里,和温暖有爱的老师、同学们朝夕相处,一颗幸福的种子已在他小小的心中撒播下。
在吴蓉瑾看来,小讲解员一茬茬成长,不是仅靠一份讲解稿、一个话筒,而是需要一次次磨稿,一次次培训、试讲——哥哥姐姐讲给弟弟妹妹听;一、二年级学生讲给幼儿园孩子听;讲解稿分普通话、英语、沪语、快板等不同版本……每一次讲解,都是内化于心,实践于行的表现。
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人人争当讲解员”已成为每个孩子的心愿,小讲解员课程也成为了一门必修课。
这次参会期间,同为二十大代表的**一大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杨宇和吴蓉瑾几乎形影不离,在上海代表团里,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俩为“云朵妈妈”和“杨宇姐姐”。会议间隙,吴蓉瑾时常与杨宇探讨下一步如何推进以“情感教育”为魂的“数字教育”。
得知孩子们很爱看杨宇姐姐的讲解视频,杨宇爽快地答应吴蓉瑾,回上海后就着手为孩子们录制一套完整的一大纪念馆讲解视频,作为学校的线上学习资源供师生随时随处学习。
以“情感教育”为魂的“数字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到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也让吴蓉瑾感触颇深,这让她和她的团队又有了努力的方向——探索以“情感教育”为魂的“数字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作为上海市首批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早在2009年,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就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系统化、常态化深度融合。学校坚持“伴随式”“无干扰”“护隐私”地采集学生数据,把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各类数据汇总起来,勾画出学生的数字画像,经过老师的观察、分析、调整,再运用,促进数智驱动与育人过程的深度融合。
比如,通过**一大纪念馆“小小讲解员”课程,学校汇总了学科的语文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行规礼仪、信息技术能力等数据。数据显示有的孩子在口语表达方面不足,老师就会有针对性地辅导:在线上跟着学,进虚拟场馆试着讲,再到低年级学弟学妹班级巡讲。伴随着老师的指导和伙伴的鼓励,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提升。
不少人问过吴蓉瑾,情感教育与数字教育怎么结合才不会生硬?她觉得,只要牢记教育初心,不忘育人根本,就能做到。她表示,学校将持续推进“数智驱动”赋能,帮助和引导每个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全面精准把握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数智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人生百年,利于幼学,学习体验的过程也是灵魂净化,心灵震撼的过程,最终达成赓续红色血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