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一词,会唤醒许多美好的回忆。回家过年,是每个人一年到头最盼望的事!你知道吗?杭州人过年也有一些特别的习俗和活动,赶快来看看!
杭州人的“小年夜”
北方的“小年儿”是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但杭州人所谓的“小年夜”,乃是年三十的前一天——年二十九。不过杭州人基本没有小年夜的习俗,因为第二天“大生活”就要开始了。
迎新春 摄影/陈洁
办年货
过年前,除了自家腌腊的一些年货以外,杭州人还要去集市上采买一些食材,例如腊笋、冬笋、白鲞、海蛰、鱼(鲤鱼或鲩鱼)、韭芽儿、黄豆芽、荸荠、瓜子、落花生、桂圆干、荔枝干、各色糖果等。这些东西有的是在年夜饭中要用到的,有的是过年期间必吃的,也可以用来招待客人。
现在,人们大多会逛逛和平会展中心的年货展销会。
1984年春节前,杭州章家桥菜场前排起买菜的长队 摄影/吴国方
财气嫑扫出
搞卫生是春节一定要有的习惯,借助清扫表达除旧之意,一家人干干净净过新春。
但是,杭州人讲究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出去”。即清扫时,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思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老杭州对来年家中吉祥、财富不断增加的美好期望。
年夜饭
杭州人的年饭,鸡鸭鱼肉,一应俱全,而且比较重口,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
摄影/章寅生
凉拌海蛰头、酱鸭儿、蒸鱼干、熏鱼、酱肉、皮蛋、白劖鸡、元宝鱼、春卷儿、八宝菜、腊笋烧肉、鲞烧肉或鲞烧鸡、油豆腐烧肉……这一顿年夜饭,是家庭主妇可以忙碌一天的“大事”,也是全家老小最最期待的。
裹粽子
说到吃,过年吃粽子也是老杭州的习俗。
粽子在寒冷季节易于保存,同时有米有肉,有咸有甜,寓意生活富足,故此杭州人过年时,家里的妇女都会裹粽子。杭州粽子以四角粽居多,口味以酱油肉粽和细沙粽子为主。
压岁铜板
按旧例,除夕夜家中长辈在年夜饭后,必给孩子压岁铜板。
清人《年终竹枝词》中说:“孩儿压岁讨铜钱,快乐真如天上仙”。以前的金额不多,只不过意思意思,象征一下罢了,取祝福晚辈平安度岁之吉。
孩子们拿到压岁铜板后,要压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才是真正的“压岁”,也有等孩子睡着以后,偷偷放在孩子枕头下的情况。
守岁
杭州人年三十有不睡觉的习惯,就是从吃年夜饭开始,一整夜不睡,为的是迎接新春到来。
清末民初的时节,一家家团圆守岁聚会,屋内灯火通明,连灶火都不歇,时人登城隍山上观看,只见家家灯烛辉煌,街上耀如白昼,此景称为“万家灯火”,预示了人间烟火不绝,喜庆不断。
初一吃年糕
到了初一,杭州人最欢喜吃年糕,意味图个好彩头。年糕,谐音“年高”,价廉舞美,软糯香甜,吃了有生活美满、事业高升的寓意。
正月初一一早,杭州人一般会炒肉丝炒年糕。拿韭芽儿、笋丝、肉丝,配上酱油,和年糕一炒,色泽美观,咸鲜可口。
过年打年糕为余杭民间一项盛事 摄影/张关春
闹元宵
南宋时杭州人就非常重视元宵佳节。
老杭州有民谚:“上灯圆儿落灯糕,正月十五闹元宵”。这说明了杭州元宵节的时间很长,而且表明了开始和结束分别要吃的节令食物是汤团和年糕。
正月十二“上灯”,即开始搭灯,正月十五各地都会举办灯会,届时逛灯会、看花灯、猜灯谜,男女老少不亦乐乎,而灯会也是杭州整个春节民俗活动将要结束的标志。直到正月十八“落灯”,我们杭州人才算真正过完年!
资料/杭州方言保护责任单位(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市档案局
部分图片来自**
编辑/徐可璐
版式/徐可璐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