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智慧树

笔记2024-11-28 10:11:41

来源:学习时报美育不仅温润心灵,而且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时,对“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全面把握新时代美育的价值,对于进一步做好美育工作、完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美育是智慧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美育是智慧树

来源:学习时报

美育不仅温润心灵,而且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时,对“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全面把握新时代美育的价值,对于进一步做好美育工作、完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是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的需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马克思指出:“由于人类本性的发展规律,一旦满足了某一范围的需要,又会游离出、创造出新的需要。”人的需要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交往状况相联系。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人们为了衣、食、住、行而奔波,生存需要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到了经济相对发达的社会,人们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审美的需求就是随着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也是随着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美”字当头,其中蕴含着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期待、对美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外,期盼获得更好的教育、更优美的环境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中,美育的作用不可或缺,只有人们能够发现美、感受美、体悟美、把握美,才能在“美”的享受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美育是对“完整的人”的塑造,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写道,“美育使人成为一个全面的完整的人”。美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人的教育,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首先,美育有助于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类,即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审美活动作为一种改造思想、改造自身、提升境界的活动方式,是构成人类改造主观世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的培养,对健全人格和高尚灵魂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其次,美育有助于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审美能力是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力、鉴别力、理解力,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美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人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教会人们如何评判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是与非。再次,美育有助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立体的、综合性的体系,包含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实践素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高度关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对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的重视程度还相对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在审美素质的培养下,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审美素质鼓励人们追求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元素,激发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张扬人的个性,使各种素质得到均衡协调发展。

美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教育,丰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人的灵魂栖息之地、心灵安放之所。现代社会,由于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与之相伴随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美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美和创造美,更是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情感的触碰和积淀,达到愉悦和安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美育属于人的精神需求的一部分,代表着美在人类生存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构建人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美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为消费欲望和时尚口号所左右;另一方面,美育帮助人们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让人在美的感召下热爱生活、欣赏生活、拥抱生活,进而使内心世界变得丰盈而充实。

美育是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古往今来,中国人一直对“美”的事物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文化,到“天人之和”“中和之美”的艺术要求,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的追寻彰显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今天,人们同样希望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品味到美的滋养,体会到美的情感。所以,无论是文艺创作者,还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很大程度上说,其最终都在于如何塑造美、表达美、传递美。例如,怎样刻画人物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怎样讲述美丽中国故事,怎样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等。美育教育以坚持营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文化环境为目标,将珍贵的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并结合时代特色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表达形式,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在传承中开辟未来。(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