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父亲中最感人的一句话

笔记2024-11-27 01:38:52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他的散文文笔清丽、情感细腻,多篇入选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很多人都喜欢读朱自清的散文,《春》《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中的佳句也经常被人引用。

朱自清父亲中最感人的一句话_http://www.jzs.cc_笔记_第1张

能写出这样散文的人,才情是极高的,内心也是极其丰润的,可朱自清的生活却并不像他的散文那样美好。

1898年,朱自清出生在江苏的都县,小时候的家境还算殷实,得以在私塾读书。六岁的时候跟着家人到扬州生活,秀丽的江南风景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滋养了朱自清一生的文化审美。18岁的朱自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的哲学系,毕业之后就当起了老师。

当时的国家正值动乱之际,很多百姓生活得十分艰难,作为大学教授的朱自清也一样,他晚年穷到妻子卖血养家,自己被饿到胃穿孔而死。

婚姻变故

朱自清的第一任妻子叫武仲谦,虽非大户出身,但也是个吃穿不愁的人家,她嫁给朱自清的时候,朱家已经大不如前。虽然朱家已经家道中落,武仲谦也依然笑对生活,不过武仲谦却不得自己公公的喜欢。

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写出了一位父亲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可现实中朱鸿钧对武仲谦却没有一点慈父的样子。

武仲谦是一个思想很传统的女人,本着忍一时风平浪静的想法,她没有把跟公公的矛盾告诉在外地工作的朱自清,可忍耐换来的并不是体谅,反而是变本加厉。

在朱自清得知实情之后,武仲谦和朱鸿钧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好在朱自清是个有担当的丈夫,直接带着妻儿搬到了杭州生活。

搬出来之后,武仲谦的心情好了很多,可之前的生活已经透支了她的健康,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朱自清挣的薪水有限,却要养活一家八口人。

武仲谦知道朱自清也不容易,所以尽可能地操劳家中事务,战乱期间怀孕生子也没有休息,物质生活上的匮乏,让操劳过度的武仲谦不堪重负,最终病魔带走了年轻的武仲谦。

朱自清的第二任妻子是陈竹隐,她不像武仲谦一样逆来顺受,不管是在与朱鸿钧的矛盾中,还是在与朱自清的矛盾中,她都敢于说不。这让朱自清意识到了对武仲谦的亏欠,于是就开始改变自己,主动的关心陈竹隐,分担家庭琐事。

经过磨合之后的朱自清和陈竹隐婚姻十分稳定,而且陈竹隐还帮着朱自清养大了前妻的孩子们。

窘困生活

朱自清在第一段婚姻上的不幸,或多或少与经济的窘困有关,毕竟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与陈竹隐再婚之后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善。

当时的大学教授工资也不高,为了补贴家用,朱自清只能**写作,朱自清的文笔不错,文章也很有深度,深受读者的喜爱,可朱自清却是惜字如金,并不单纯的为了挣钱而写没有水平的文章。

当时国内战火纷飞,清华大学的师生撤到西南联大的时候,朱自清连挣外快的机会都没有了,可一家大小的吃食却一天也不能停。

无奈之下,陈竹隐瞒着朱自清偷偷的卖血养活一家人,由于卖血的次数多了, 营养又跟不上,陈竹隐变得十分孱弱。

朱自清也看出了陈竹隐的变化,可他没有想到陈竹隐在卖血,他一直以为陈竹隐是操劳过度,所以闲暇的时间他就带着陈竹隐散步、听戏,以期缓解生活的压力。

从这一点上不得不说朱自清是个彻彻底底的文人,他骨子里的儒雅学士情调并没有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减少。

朱自清的文人风骨还表现在宁愿饿死,也吃美国的救济粮上。1948年,国内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不过是在垂死挣扎,国民**的一系列政策致使国内的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的速度让百姓苦不堪言。

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就开始替百姓发声,**种种不良的政策,为了平息民生怨气,****给知识分子以优惠,可以低价购买美国的支援的面粉。不过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并不买账,他们联名拒绝购买美国的面粉,朱自清就是其中之一。

文人风骨

当时以朱自清的工资仅仅能购买3袋面粉,根本不够一家人吃饱肚子,可朱自清却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朱自清说这句的时候其实家里已经面临无米下锅的情况了,他的身体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已经患有疾病。朱自清自知命不久矣,他还叮嘱陈竹隐“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的生活虽然很清贫,但他在文学作品中很少提及自己的生活,反而是写了一篇《论吃》的文章,探讨全中国人民吃饭的问题。

一位堂堂的大学教授生活尚且如此艰辛,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他推己及人,写了这么一篇文章。

朱自清去世的时候年仅50岁,而且钱包里仅有6万元,连吃一顿饱饭都不够。有人说朱自清是因为**美国面粉饿死的,其实不然,朱自清是死于胃溃疡引发的胃穿孔,这是他长期饮食不规律,三餐无着落造成的。

晚年朱自清的生活有多穷,翻开他的日记也能看出来。“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而我仍用得拮据而归,甚矣;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朱自清是教书育人的大学教授,还是执笔写文章的作家,可他的生活依旧很拮据,这在现代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可事实上朱自清向亲戚朋友借钱是经常的事情,而且他还频繁地出入当铺,生活对于一位清高的文人来说太不容易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朱自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一生都在忙碌挣钱,可一生也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家道中落以后,靠着借贷完成学业,毕业之后还要还债,娶妻生子之后的的生活依然寒酸。

那样一大家子的人靠着他一个人的工资很难生活,加上时事也不好,想要挣点快钱也极不容易。

小结:

许多读者只知道朱自清的散文写得好,却不知他一生穷困潦倒,很多人根本无法想象朱自清晚年有多穷,他的妻子陈竹隐偷偷卖血养家,自己被饿到胃穿孔而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还有日记中记下的借贷记录,当铺里没钱赎回的东西。

这就是国民时期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所有的人学习,他的事迹也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