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的文化渊源

笔记2024-10-30 07:35:01

潮汕民居的文化渊源_http://www.jzs.cc_笔记_第1张

门楼是建筑物的一个“窗口”。与其他地区的民居风格相比较,潮汕民居的门楼装饰性很强。其中,最能引人注目、最能体现宅主的身份和文化取向的是门楼上方突出的门匾字。门匾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影响力。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民居主要是指建造于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现存“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建筑格局的宅院、府第、祠堂,书斋、庭园、村寨、土楼及解放后的民居也有所提及,而门匾主要是指大门门楼上方的门楣匾额,火巷门匾则略微提及。

一、潮汕民居门匾的产生发展

门匾,顾名思义,是指民居大门上端墙体上镶嵌的匾额。何谓匾额?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也就是在门户上题字,以作居室的标记。而“额”字,《说文解字》作“ ”字,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悬挂于门屏之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我国匾额历史悠久。古人建成宫殿、寺庙、楼台亭阁等建筑物之后,必十分重视匾额以作装饰之用,故匾额的历史应与宫殿、园林、楼台亭阁等古建筑物的历史一样长久。这在古文献中也有所记载。南宋羊欣《笔阵图》云:“前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从这一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汉代,就出现了匾额的题写。魏晋时期,王公贵族开始热衷于在宫殿城楼之上题写匾额,而且十分重视匾文的书法。到了唐代,无论是朝廷还是书法家,对匾文书法已愈加重视。匾额在宋代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上至皇帝、各级官员,下至百姓争相效仿。进入明清时期,匾额已经相当盛行,形制也已经十分完备,从斋堂雅号到官府门第,从修身立志到旌表贺颂,匾额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居门匾是匾额中的一种,潮汕民居门匾产生的具体时代已不可考,但至迟在宋代便有民居门匾出现。潮汕现仍存有一些宋代民居,如位于潮州市区中山路的许驸马府,始建于北宋,明清两代曾经修建,虽历经近千年,但基本上仍保存着宋代建筑的格局,专家认为是现存潮汕“府第式”民居的最初形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潮安县古巷镇象埔寨,始建于宋代,是潮汕现存最为古老的乡寨。位于全寨重心的“陈氏大宗祠”,是象埔寨建立于宋代的物证之一。潮安金石镇仙都乡的林氏家庙,始建于南宋,明嘉靖由状元林大钦主办重修。这些现存宋代民居,由于年代久远,且多次修建,初建时是否有镶嵌门匾?不得而知,现存门匾也是后来镶嵌上的,但根据望族宗祠建成后,为标扬高贵身位和荣耀家史必定有题匾于门楣上之举,推断宋代时潮汕便有民居门匾出现。至明中叶以后,朝廷准许平民也可修建祠堂,出现了“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的局面。这一时期,潮地显贵辈出,建有不少大型府第、祠堂。现存明代民居门匾数量甚多,如揭阳市区的郭子奇故居“太史第”、渔湖镇长美村的“袁氏家庙”、潮安庵埠镇官路管区的“张氏家庙”、彩塘镇水美村的“少卿第”、龙湖镇龙湖古寨里的“许氏宗祠”、澄海隆都镇陇美村的“黄氏家第”(俗称“状元先生第”)、饶平三饶“道韵楼”等。可见,明代起民居门匾在潮汕已经相当盛行。至清代,潮汕人建祠之风更盛,出现了“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清嘉庆《澄海县志》)的繁荣景象。潮汕现存清代民居门匾数量众多,随处都可见到,如潮州湘桥区义安路的“己略黄公祠”、揭西县棉湖镇的曾习经故居“进士第”、普宁洪阳镇德安里村的“方氏家庙”、潮阳波美村的“黄氏宗祠”、澄海莲华镇新楼村的“盛安楼”、隆都镇前美村的“永宁寨”、莲下镇蔡寮村的“荣禄第”、揭东县登岗镇浦厦村的胡一化故居“解元第”、南澳县深澳镇的洪名香故居“振威第”等。清末民国时期,由于社会经济转型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通过经商获得巨大财富的商人,也有能力建祠聚族,不一定要等待族人在科举上的成功。同时由于朝廷政策的改变,原来**东南亚而在垦殖或者商业经营上获得成功的华侨富商,也纷纷回乡建造祖祠、宅第,光宗耀祖。此时,潮汕民居建筑有所发展,在建筑物的装饰、形制上,也吸收融入西方建筑风格,出现了不少中西结合的侨宅,显示出海洋文化的特色。这一时期,现存民居门匾为数不少,如潮阳谷饶镇深洋村的“梅祖家祠”、澄海莲下镇程洋冈村的“留余小筑”、“梅轩”、东里镇南盛里的“蓝氏通祖祠”、隆都镇前美村的“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文园小筑”等。当代,潮汕民居建筑的发展趋向于现代化,采用现代材料,装饰艺术上虽仍显示出特别精细纤巧和讲究儒雅的风格,但地方特色缺乏个性,对门匾也不是很重视,门匾内容也较前代有所不同。

二、潮汕民居门匾的文化类型

潮汕民居门匾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分为传统型的和现代型的两部分。传统型的以姓氏郡望和历代名人先辈的有关信息以及中华古籍名言警句为题,现代型的则以住居环境、立志自勉和处事理念等为题自拟,时代性突出,姓氏、郡望、宗族色彩淡了,家庭或个人色彩浓了。这说明门匾这一形式对不同时代的适应性和内容上的发展性。潮汕民居门匾所题之词,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姓氏命名。潮汕各村落,各姓“聚族而居,族必有祠”,于是便出现了很多以姓氏直接命名的祠堂、家庙、府第门匾,如澄海隆都镇前美村的“陈氏家庙”、“朱氏宗祠”、陇美村的“黄氏家第”等。这类门匾在潮汕占较大比例,随处可见。

第二类以郡望为题。所谓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如秦朝初期,中国分36个郡,西汉初期,中国分103个郡。从历史上说,每一个姓至少都在某一个郡里是较有名望的,该姓在写门匾就会用这个郡名来代表该姓。如陈姓写“颍川旧家”,黄姓写“江夏世家”,许姓写“高阳世家”,分别标志其姓源于古时颍川郡、江夏郡、高阳郡。这类门匾在潮汕也占很大比例。

(未完待续)

(作者:陈卓坤,单位:汕头市澄海中学,摘自《汕头社科》2014年第3期《浅谈潮汕民居门匾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