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甘肃省和政县紧紧围绕州委提出的“牛羊菜果薯药菌花”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牢固树立“一年庄稼两年种”理念,及早行动,认真谋划部署,按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林则林、宜菌则菌、宜药则药、宜养则养”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形成以六大传统产业为支撑、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新兴特色产业为调节补充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果。
拓思路 合理布局种植养殖区域
依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基地种出好产品的思路,巩固啤特果、中药材、油菜、畜牧养殖等传统产业,重点抓好以赤松茸、水果玉米、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特色种植带,探索发展林菌、林药、林禽、林菜模式的林下经济。
——北部特色种养带。主要包括梁家寺、陈家集、三十里铺、马家堡等乡镇重点发展玉米、马铃薯等旱作农业,藜麦等小杂粮,当归、金银花、冬花等中药材;充分发挥当地群众传统养殖的优势,着力打造养殖基地,发展“千头牛”“万只羊”规模养殖场区。
——中部林果蔬种植带。主要包括城关、三合、达浪、卜家庄等乡镇重点发展水果玉米、和政辣椒等特色产业。针对南阳山沿线的三合镇尕新庄、二甲,三十里铺镇南阳山等村啤特果种植面积较大的实际情况,重点进行低效果园改造,发展啤特果产业;积极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花卉、高原夏菜等附加值高的新型产业。
——沿太子山食用菌种植带。依托临夏州夏润高原农业有限公司,在沿太子山山麓的松鸣镇狼土泉、新营镇尕庄、大庄等区域建设以赤松茸、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打造食用菌产业园和艾草产业园。
——大南岔河旅游观光长廊。主要包括达浪、松鸣、新庄、新营、买家集、罗家集等乡镇公路沿线村社种植油菜,套种柴胡等开花类中药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集科研、种植、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油菜产业带。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套种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禽模式。全县打造食用菌示范种植点5个以上,打造林下土鸡散养基地5个以上,每个基地养殖规模达到500只以上。
强基础 注重培育特色产业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具有和政特色的啤特果、食用菌、油菜、畜牧养殖等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为产业振兴奠定基础。2021年,调整土地21万亩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油菜15万亩、中药材3.6万亩、食用菌1.74万亩、高原夏菜0.3万亩。
——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大南岔河流域、旅游大通道沿线种植油菜,带动乡村休闲旅游,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华中农大傅廷栋院士的种植基地作用,将和政县逐步打造成为集研究、制种、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种植为一体的油菜示范县。
——依托临夏州夏润高原农业公司在松鸣镇、新营镇建设2个赤松茸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在沿太子山山麓打造赤松茸种植产业带,全县总体形成万亩以上的赤松茸种植规模;依托县扶贫开发公司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开展双孢菇工厂化种植,形成“菌业—养殖业—种植业”循环发展模式。在新营镇三坪村建设日产4.5吨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在东西协作产业园建设日产10万袋的食用菌制种配菌车间,累计生产菌棒300万棒。
——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攻方向,建成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群众发展畜牧养殖,壮大全县畜牧产业;依托云发、盛泽农牧等养殖龙头企业和山东济南“乐羊羊”深加工企业,打造“千头肉牛”“万只羊”养殖基地,鼓励有养殖意愿的农户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县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规模养殖场达136个,规模养殖户达4600多户,牛羊鸡存栏分别达7.4万头、30.52万只、37万只,出栏分别达4.31万头、27.45万只、100万只。
引导农户在三合镇、松鸣镇修建150座日光温室,种植和政辣椒,形成“和政辣椒”品牌效应;支持八八集团提升改造生产线,提高产业附加值,积极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啤特果产业。
引培经营主体 注重品牌建设
积极引进省内外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支持现有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扶持各类中小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引导企业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龙头企业 基地 合作社 农户”等模式,推进“三变”改革不断深化,建成一批利益联结合理、运营模式新颖、群众参与面广的改革试点,带动群众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力度,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建立“甘味”农产品品牌奖补机制,申报赤松茸、水果玉米等绿色食品认证,打造“和政土鸡”“和政赤松茸”两个“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注重园区建设,认真谋划建设啤特果、油菜、食用菌、中药材、百益和政花卉等5个产业园区,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资金、人才向园区倾斜,依托主导产业,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拓展二三产业,形成闭环产业链条,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全链条增值,实现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当前,我们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产业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抓紧抓好,持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朝着园区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从而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有机统一。”和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马正兰 配图:新媒体编辑部
编辑:陈建红 责编:马志涛 审核:范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