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无义战”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下》。
原文是: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意思是: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或许比这一国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代表性人物,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在当时,儒家思想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也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礼”,而诸侯的表现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孔孟认为的礼崩乐坏。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不仅表现了他的历史观、价值观,同时体现了以孟子为首的儒家政治观。而诸侯国的思想仅仅是吞并战争,为了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做出战略。
所以,以今天的角度来看“春秋无义战”,我们不能对“义”字妄下结论,应当是视具体情况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