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的扎布耶茶卡,仿佛荒原上的调色板。摄影/马春林
-风物君语-
我是全世界的巅峰,我是最多彩的**
“让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歌曲唱的是**,但“雅鲁藏布江”与“雪山之巅”真正相遇的地方,是位于**以西270公里的日喀则。
▲ **“最好的庄园”——日喀则市全貌。摄影/姜曦
你如果没去过**,那么请来日喀则,她比你印象中的**更立体、更多彩。
你如果曾去过**,那么请来日喀则,她比你打过卡的**更宁静、更广阔。
她足够大:而且比东部许多省份还大。日喀则管辖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跟广东省面积大致相当,约等于11个北京的大小。
▲ 日喀则,把珠峰当后花园的城市。制图/Paprika
她足够高:而且是世界最高。如果说**是距离天堂最近的人间,那日喀则是便是连接人间与天堂之间的纽带。因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在这里。
她足够炫:这里不仅有**典型的神山、圣湖,还拥有包罗万象的地貌。从林立的雪峰到葱茏的沟谷,落差超过8000米,雪山、冰川、森林、草甸、河谷则把这里变成中国最立体的地貌博物馆。
她足够奇:在青藏高原高寒、干冷的大舞台上,这里有河谷纵横的温暖地带。粮仓年楚河谷以及多条沟谷,是隐藏在高寒地带的“暖湿走廊”。
▲ 亚东河谷,当地人俗称“亚东沟”,河畔遍布亚热带植被。摄影/胡澍
既“高冷”,又“暖湿”
在日喀则地形图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凸起:那就是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作为支撑日喀则的脊梁,它们平均海拔都超过了6000米!
喜马拉雅山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山脉,日喀则占据其最高耸的中段,全球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4座,日喀则就占了其中的5座。在珠峰西北坡的定日县,晴好的天气,合适的角度,你可以同时看到世界第一(珠穆朗玛峰)、第四(洛子峰)、第五(马卡鲁峰)高峰同框的奇观。
▲ 喜马拉雅群山的“全家福”。摄影/马春林 标注/Gunter Seyfferth
这里还有14座海拔超过7000米的山峰,海拔6000米 的高山几乎随处可见。雪峰绵延逶迤、冰川悬垂如瀑、冰塔犹如森林——数十座极高山“神仙扎堆”,放眼全球恐怕也只此一处。
▲ 日喀则,世界级高峰的“聚会总部”。绘图/张宝华
冰川雪山融化总会在低凹处积水,于是就有了70多个宝石般的湖泊:日喀则西北部聚集着昂拉仁错、仁青休布错、塔若错、扎布耶茶卡、帕龙错,中、东部则散布着许如错、打加错、佩枯错、多布扎错、多庆错……真可谓“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 宗格错,定结县阿妈直米雪山下的冰川堰塞湖。摄影/马春林
“高”必然导致“冷”——日喀则大部分地区没有夏季,基本上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区则是“全年皆冬”,历史记载的极端低气温为达到了-46. 4℃。
▲ 云蒸雾罩的冰山,里边是不是住着神仙?摄影/刘树逸
“高冷”的大背景下,日喀则也有“暖湿”地带。
两列大山之间,是**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这条长2840公里的河流(中国境内)是我国第六大河,流域面积只占**的1/5,却养育了日喀则、**、山南、林芝四大重镇及全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江水从源头到中游,主要河段流淌在日喀则境内。
仲巴县境内,海拔5590米的杰马央宗冰川,流出了雅鲁藏布江的第一滴水。
▲ 杰玛央宗冰川和山脚下的冰碛湖。摄影/熊可
如果不是在现场,谁也无法相信:水量超过黄河两倍多的雅鲁藏布江,它的源头居然遍布黄沙。抬眼望去,蓝天、雪山之下,月牙形沙丘此起彼伏,纤细的河流被沙子分割成散乱的麻绳状,因为像姑娘的发辫,地貌学家称为“辫状水系”。
▲ 雅鲁藏布江源头称为马泉河,音译“当却藏布”。 摄影/周焰
仲巴的沙丘在周边风景映衬和光影变化中,会呈现不同颜色:朝阳东升或夕阳西下时,红色的山体、粼粼的水光、明亮的雪光、金色的阳光……相互渲染,把原本单调的沙丘染成了“五彩沙漠”。
▲ 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流与沙丘的“缠绵”。摄影/姜曦
雪山、冰川、河流、湿地、沙漠,这些看似不可能同时出现的风景,神奇地交织在一起。
面对黄沙的围追堵截,河流没有任何退缩,毅然地向中下游流去。雅鲁藏布江和支流所经之地,诞生了**最耀眼的重镇:仲巴、萨嘎、拉孜、日喀则、江孜、泽当、**……
▲ 奔流的雅鲁藏布江,年径流量是黄河的两倍多。摄影/刘树逸
或许是受了大河的感染,朋曲、波曲、吉隆藏布、亚东河等河流也无畏险阻,竟然从北向南“切开”了喜马拉雅山,形成了数条南北向的“V”形河谷。
可别小看这些狭长的沟谷,是它们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入日喀则,在高寒、干冷的大地上,开辟出了狭长的暖湿地带。河谷深切的最低处海拔只有几百米,抬头便是高耸的悬崖和雪山,从海拔8000米到海拔不到1000米的落差,造就了极为丰富的垂直景观带。
▲ 吉隆河谷——抬眼雪山,低头森林。摄影/马春林
沟口的降水量、动植物种类堪比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在吉隆、聂拉木、定日、定结、亚东等县的南部沟谷,一日之内、方寸之间,就能同时欣赏亚热带、温带、寒带风光,感受春、夏、秋、冬四种模式的切换。
最好的庄园,最大的粮仓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韩红的《家乡》用简洁的歌词唱出了日喀则的富饶,也正应了“日喀则”的藏语之意“最富饶的庄园”。
“美丽的河”说的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年楚河,这是日喀则的母亲河。
▲ 日喀则城区与远处的年楚河。摄影/崔士鑫
对**文化不熟悉的人,一定不知道:今天我们所说的**、藏族的“藏”,一开始并不是指**自治区和广大藏族地区,而是对日喀则的专称。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政权后,按照地理状况把所辖中部地域分为卫和藏两大部分。其中,日喀则为中心的“藏”地区被分为“叶茹”和“茹拉”。
▲ “年麦地形如八瓣莲花,东有年楚河像甘露一样澄清”。制图/张宝华
得名“藏”之前,日喀则被称作“年麦”。**传统文化中,年楚河源头为宁金岗桑(又译诺金康桑)雪山,如《后藏志》记述,年楚河以雪山为源地,分为上游“年堆”、中游“年帕”、下游“年麦”。其中,“年麦”是年楚河汇入雅鲁藏布江的河谷地带,即今日喀则一带。
藏语中河流有两种——大的称“藏布”,小的称“曲”。“年楚”其实就是“年曲”,“年”曾是当地的古老部落,在藏语里有“美味”之意。“年楚”或“年曲”连起来就是“美味的水”。
今天**工农业集中于“一江两河”:一江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两河是**河和年楚河。三者之中,年楚河流程最短、水量最小,却成了**最大的粮仓。
▲ 金黄的青稞,把河谷变成了油画。摄影/姜曦
很多人眼里,青藏高原到处是雪山、冻土,怎么可能有广袤的田野?来到年楚河谷,这种印象将会被彻底颠覆!
全长217公里的年楚河到了中下游地区,变得十分宽阔。地质时期,这里先是因构造断陷而形成谷地,而喜马拉雅山的冰雪融水不断冲刷搬运周边的泥土,在河谷中形成了沃野。
跟**河与雅鲁藏布江相比,年楚河更靠近喜马拉雅山,它的流向使得河谷处于可以进入少量来自南坡河谷的水汽,年降水量达到了高于干流河谷的304-431毫米。相对丰沛的水量,加上高达7700兆焦/平方米的太阳辐射量,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丰富。
▲ 遍植青稞、大麦的年楚河谷,是青藏高原上的“天府”。摄影/胡澍
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农作物高产区,每年可以带来超过15万吨的粮食,甚至创造过春小麦亩产1012.47公斤的全国纪录。
这里不仅是粮仓,还特别适合牧草生长,所产肉、蛋、奶不仅自给有余,还能供应**各地。日喀则粮油产量占全**的40%,畜牧业产量位居第二。河谷两边还有许多白色大棚,可以培育出各种常见蔬菜,比如江孜高原大蒜。
江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代更是与**、日喀则组成**三大城市。这里是年楚河谷的起点,更是前藏(**、山南)和后藏(日喀则)之间的交通要塞。
江孜古堡下的油菜花田
江孜古堡近景
1904年,江孜军民在城北宗山古堡浴血抗击英国侵略者,直至弹尽粮绝。这一悲壮的事件是电影《红河谷》的故事原型。每到夏日,在葱绿的青稞、金黄的油菜花掩映下,屹立了660多年的古堡更显沧桑。
▲ 年楚河谷中的江孜,古老的城堡与葱茏的田野。摄影/刘志刚
从江孜向上游翻过山口、穿过帕里镇,便可以进入喜马拉雅山中的亚东河谷。从海拔4360米的帕里到谷地下游,几乎是俯冲直下。沿着亚东河及其支流可通往不丹、锡金。
**目前有五大对外口岸,日喀则就占了四个,分别是聂拉木县的樟木、吉隆县的热索、定结县的日屋、亚东县的乃堆拉。
▲ 樟木口岸的“中尼友谊桥”,海拔只有1800米。摄影/黄雪峰
这些便捷通道,也曾被侵略者所利用。116年前,英国人正是翻过乃堆拉山口之后,先是通过亚东河谷,又进入年楚河谷,继而占领**。
▲ 樟木口岸的“中尼友谊桥”,海拔只有1800米。摄影/黄雪峰
与**并驾的“**第二城”
年楚河、**河分居雅鲁藏布江两岸,仿佛两条在雪山下飘舞的蓝色丝带。这里,分别诞生了**的“双子星”城市日喀则与**。
▲ 日光山宗堡与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老城的地标。图为1902年Sarat Chandra Das《**和**中部之旅》一书所
从松赞干布时代开始,青藏高原确立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腹地的格局,整个吐蕃腹地分为卫、藏两大部分。据说,藏传佛教奠基人莲花生第一次来到青藏高原,就预言吐蕃将拥有两大中心,首先是**,其次是“年麦”,即后来的日喀则。
扎什伦布寺的夕阳
经过朗达玛灭佛,雪域高原到10世纪才重新趋于稳定,日喀则因土地肥沃而吸引大量居民。元代将**纳入中央王朝管辖,日喀则初步形成城镇。14世纪初,在中央支持下,帕竹万户建立帕竹地方政权,并设置13个大宗(相当于中原的郡县),日喀则、江孜均在其中。
**日喀则,扎寺伦布寺风光
俯瞰日喀则街街区
设立大宗后,帕竹政权于1360 年在日光山上建造桑珠孜宗堡,作为后藏的政治中心。公元1620年,藏巴汗地方政权称其为“谿卡·桑珠孜”,意思是“最好的庄园”,汉语音译为日喀则。
清代以来,日喀则影响力跟**不相上下:18世纪,中央**敕封出身后藏的噶伦颇罗鼐为郡王,统治**近20年;1791年,廓尔喀(今尼泊尔)人从吉隆等边境入侵日喀则,中央**派各族联军入藏驱逐侵略者;1904年,英国人入侵**,最惨烈的主战场就发生在日喀则的亚东、康马、江孜境内。
江孜抗英纪念碑
2014年日喀则地级市设立,原日喀则县级市区域改名“桑珠孜区”。今天,日喀则市人口总量近80万,为全区第一;经济总量第二,仅次于首府**。
昔日的吐蕃都城、今日的首府**,是多数人去**的第一站,而更靠近内地的林芝、昌都也比较容易进入。但是,想要深入了解**的自然之纵深、人文之丰富、历史之跌宕,日喀则是最佳的选择。
海拔近4000米的日喀则,是一座古老和现代相融的城市。
城北日光山上的“小布达拉宫”——即占据着全城制高点桑珠孜宗堡,一直是这里最醒目的地标,也是俯瞰全城最好的观景台,远可以俯瞰年楚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的河谷平原,近可以一览熙熙攘攘的闹市街区。
▲ 桑珠孜宗堡仿佛“小布达拉宫”,
▲ 雪后的日喀则新城区 图/图虫·创意
喜格孜步行街跟**的八廓街相似,这里的商品丰富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首府:除了最常见的糌粑、牦牛肉、酥油茶、青稞酒,本地所出的岗巴羊、亚东鱼、艾玛土豆、江孜大蒜、吉隆的木碗竹器等会让你应接不暇。
▲ “腿短肚大”的岗巴羊,生长于海拔4300米至6800米的高山牧场。摄影/熊可
新城区里,山东路、上海路、黑龙江路、吉林路等南北大道贯穿全城,位于繁华路段的山东大厦、上海广场,已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地标。若不是高山和藏族传统民居的提醒,我们会以为徜徉在某个现代化的内地城市。
▲ 日喀则,青藏高原上的交通枢纽。制图/Paprika
2011年7月起,日喀则和成都之间实现空中直航;2014年,青藏铁路延长线拉日铁路(**—日喀则)通车,从日喀则到**只需3个小时。日喀则至吉隆、亚东、聂拉木等口岸地区的铁路也已列入国家规划。
▲ 跨越年楚河的拉日铁路大桥。摄影/异域行者,图/图虫·创意
日新月异的日喀则,正在成为**现代交通网中的一大枢纽。
– END –
文丨大羽
图片编辑 | 吴学文
地图编辑 | Paprika
封图摄影 | 马春林
本文版权所有——头条号:地道风物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