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一座与诗结缘的佛寺。时光回溯至千年前的唐朝,姑苏城外,一条夜泊枫桥的船上,望着远处点点渔火,一位孤寂忧愁的游子,吟出了千古绝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静谧的夜晚,悠扬的钟声,在庄严的佛寺与无眠的诗人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一直延绵至今,使得寒山寺香火鼎盛,文风蔚然。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寒山寺弄24号,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航拍寒山寺全景,可以看到京杭大运河
佛教有八个宗派分别是: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密宗、净土宗。禅宗只是佛教多个宗派中的一个我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又称五派七流。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少林寺是禅宗的起源地。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称照壁。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
寒山寺方丈
秋爽法师,字果净,俗姓孙,1967年9月出生于江苏海安。1984年,苏州寒山寺剃度出家,1987年7月佛学院毕业,现任江苏省佛协理事、苏州市佛协副会长、昆山市佛协会长、苏州市政协委员、寒山寺方丈、重元寺住持。
寒山寺寺院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照墙和山门基本是一线相承,后边的大雄宝殿、藏经楼,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则按南北向中轴线布局。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寒山寺大门是朝西的。导游讲原因有三:一是,门前是中国大运河的古道,古时候主要交通是船舶,所以为方便香客前来进香;二是,古代最怕火,为防火灾时便于取水扑火;三是,佛主在西面,故面西而向。
正门
寒山寺三个字特别有来头,三个字并非一人的作品,“寒山”二字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所写,“寺”字是清末书法家陶濬宣所题。
大雄宝殿
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总共有四间房,房高12.5米。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神态安详。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
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终成正果之处,寒拾殿中至今供奉着寒山、拾得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寒山寺大殿的后壁嵌有扬州八怪之一的大画家罗聘所绘的寒山拾得写意画像石刻。佛殿的后壁嵌有寒山诗31首,每年的除夕之夜都会有很多游人到寒山寺听钟声,拜“和合二仙”。
寒山与拾得两位**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寒山、拾得后来被人传说成”和合二仙”。传说他们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讲究的。那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盒子是象征”好合”的意思,而五只蝙蝠,则寓意着五福临门,真是大吉大利!
这两位唐代高僧,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我国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的情谊,便把他俩推崇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至清代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
从唐以后,在我国传统的婚礼喜庆仪式上,就常常挂有和合二仙的画像。但见面轴之上两位活泼可爱、长发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圆盒,盒中飞出五只蝙蝠,他们相亲相爱,笑容满面,十分惹人喜爱。人们借此来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寒拾殿
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远望屋顶,可见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藏经楼楼上秘藏珍贵佛经。
寒拾殿内的寒山拾得像,民间称为和合二仙。真人大小,木质全身雕像,敞襟袒胸,相视面笑,栩栩如生。寒山手持荷花,拾得捧着方棱圆口净瓶,一”荷”一”瓶”,取其谐音”和””平”,意为和和气气,平平安安,百年好合。
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领受的: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因此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钟楼
钟声明慧眼;月色照禅心。在藏经楼南侧,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闻名遐迩的钟楼。据考证吴中地区的僧寺,确有半夜鸣钟的习俗,谓之“定夜钟”。
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2吨。除夕夜,僧人敲钟会敲108次,僧人撞钟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说每年有12个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钟108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108次,人的所有烦恼便可消除。
寒山寺碑廊
沿钟楼下的走廊小道前行,即达碑廊、弘法堂和枫江楼庭园。寒山寺的碑廊里嵌立着宋明以来历代名人唐寅、文征明、康有为、罗聘等的诗词碑刻多块,其中最著名,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碑。
自古至今,寒山寺中《枫桥夜泊》诗碑:一诗六碑千古留芳。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北宋翰林学士、珣国公王珪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而不存。
1996年, 苏州碑刻博物馆依王珪之原字重刻了王珪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
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虽剩下不到十字,但笔迹流畅秀劲。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俞樾手书了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在众多诗碑中,这块石碑最为珍贵、最受追捧。该碑单独立于寒山丈室门前,碑身高133厘米,宽86.5厘米,碑面大字三行,每行十字,凡二十八字,内容即诗文。跋三行,每行十八字,自右而左曰:“寒山寺旧有文待诏所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岁久漫漶。光绪丙午,筱石中丞于寺中新葺数楹,属余补书刻石。俞樾。”
寒山寺的第四块《枫桥夜泊》诗碑,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书法家张继书,由刻碑名手黄怀觉刻石,立于寒山寺内,因为与诗人同名一时传为佳话。
第五块碑就是1993年刻成,立在寒山别院内松亭中的李大钊先生写的诗碑。
第六块碑立在碑廊墙内,为大画家刘海粟86岁时所写。
碑廊内还陈列着明唐寅的《化钟疏》碑、江南才子唐寅(唐伯虎)就为重铸铜钟出过力,曾为此作《姑苏寒山寺化钟疏》,其有诗云:‘姑苏城外古禅房,拟铸铜钟告四方。试看脱胎成器后,一声敲下满天霜。”
普明宝塔
寒山寺始建时就有塔,所以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毁于战火。北宋重建宝塔,元代末年又毁,后近630年来寒山寺无塔,造塔一直是寺僧的心愿。1995年,“普明宝塔”落成,宝塔逾42米的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佛塔,成为枫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塔四周挂有108个风铃,塔内各层都有木梯供信徒和游人登临。
现在的普明宝塔是一座仿唐五级楼阁式宝塔,呈正方形,由台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总高42.4米。宝塔东西南北各一门,门楣上高悬“普明宝塔”匾额。塔外四周塔檐下悬挂有108个风铃,阵风吹过,铃声悦耳,增添了几分动感和灵气。
东南西三面塔上挂着“拈花微笑”、“无量寿佛”、“明心见性”、“无上菩提”、“佛光普照”、“如入禅定”等牌匾。
塔顶的塔刹高9.6米,相轮直径2.4米,由覆钵、仰莲、相轮、华盖、三花蕉叶、宝珠、刹链,风铎等组成,重约12吨,黄铜铸就,外贴金箔,日光映照,光华夺目。
法堂
塔北是法堂。法堂坐北朝南,出檐甚大,具有典型的唐代佛殿建筑风格。堂外有一副楹联:枫桥夜泊,听几杵疏钟,无边佛法;宝塔晨香,传三乘教典,普渡众生。堂前池水环绕,池中锦鲤游弋,池水上凌空架露台,露台有桥与宝塔相通。露台中央,有一尊九龙五凤鼎,此鼎造型古朴,含意深远,周身雕饰九龙五凤,寓九州龙腾,五凤呈祥之意。现在的法堂是寺里的佛教图书馆。
寒山钟苑(寒山别院)
普明塔院的正门,正对着寒山别院,寒山别院是新建的。院内有“华夏第一法钟”的大钟楼——梵音阁和“华夏第一诗碑” 的《枫桥夜泊》石碑。
梵音阁(大钟楼)
大钟楼纯木结构,一层有回廊,廊内挂“寒山寺钟楼”牌匾,顶层檐下高挂“梵音阁”风字匾。南北两侧挂“有唐遗音”、“梵音遍传”、“法音无凝”、“霜钟天籁”等匾额。
三层楼房高的楼内高悬着一口巨大的铜钟。这口悬挂于钟楼的寒山寺仿唐大铜钟重达108吨的,高为8.5米,钟底直径5.188米,钟面铭文为一卷70024字的《妙法莲华经》,顶部吊口处为一铜质神兽造型,钟底为九部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被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佛钟。
《枫桥夜泊》石碑
与大钟同时奠基的大碑,号称“中华第一诗碑”,主体高度为15.9米。碑的正面,镌刻有清俞樾所书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一首,共28个大字,在大碑的背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手抄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共289个字。大碑上共雕刻有28条蛟龙。大碑矗立在一个水池中,以寓意张继夜泊枫桥时,水波涟漪,渔火点点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