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成年人约会的方式

生活2024-11-27 13:30:48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是不是有病”,

这才是成年人约会的方式_http://www.jzs.cc_生活_第1张

你会如何回答?

A.“你丫才有病!”

B.“对啊,我就是有病。”

恐惧症、强迫症、妄想症……

各种各样的“病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暴露,

因为那些说不清的病因,

我做了这本《成人病历》,

为大家号脉,请自行确诊。

1

有时候,明明看到来电,

也会选择就那样放着,

不想接,但又不能挂。

别人以为你没听见,

但你自己很清楚这是来电恐惧症。

来电恐惧症

善用微信、短信等文字方式交流,

主动打电话要提前半小时做好心理建设、

听到**响起就像遇见炸弹一样恐慌。

如果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

就给我发文字消息吧,我会秒回的。

2

每天打开微信,

看到密密麻麻的红点,就开始烦躁。

投票、点赞、广告、拼多多……

如果看到工作群出现“XX提到了你”,

小心脏直接爆炸,

“谁@我啊,我不想看”“又有什么事啊”……

尽管内心有千万个不愿意,

还是会回复一句:“好的”“收到”。

成年人,都有手是心非。

手是心非

l

手里回复着:是的,好的;心里想的爱谁谁!

常常表现为:

明明不想搭理,却又积极的回复着消息,

以表现自己很乐意、有时间、没问题。

3

偶尔,看到大家聊得很high,也很想参与。

一句话删删减减,终于鼓足勇气发了出去。

结果,你说话了,大家不说话了。

不怕空气里的突然安静,就怕群里没了回声。

原来,有一种人,自带一群之孤体质。

一群之孤

一个群里只有你是孤独的。

作为群里第一个发言的人,消息发出去半天没人理;

明明一群人在聊天,你一发言就变成话题终结者。

4

作为“一群之孤”,我们也会沮丧难过。

所以,不善表达的我们会默默地……

在朋友圈分享一篇文章来表达此刻的小心情。

虽然是转发,但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关注。

假装像看时间一样,每隔十分钟看一次手机。

没有评论、没有点赞……

一个小时后,删除!

成年人的病历里,这叫自动症。

自动删除症

自己发表自己删除,以自我行为为主。

常伴有突发性情绪动荡,

生气、郁闷、烦躁等不愉快情感反映。

因为怕别人不回复,

我很少评论别人的朋友圈,

更害怕有共同的好友,

他回复了别人却不回复我……

想和大家分享:发表,

无人回复:删除。

5

即使当时内心崩溃得快要爆炸,

我们也表现得云淡风轻,不在乎的样子,

看似风平浪静的外表下,

谁知道藏着多少委屈。

原来,成年人的发泄,都有崩溃障碍。

崩溃障碍

不能随时随地释放情绪,

要考虑家人、同事、工作等多方面综合因素。

如果非崩溃不可,也要提前精准计算。

比如,今天是周二,崩溃要留到周六,

不然就会影响后面的工作。

每次只能是小范围的理性崩溃,

无人察觉后自行安慰。

现在的你几乎不再大哭大笑。

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里,早就把情绪戒了。

6

我们渐渐的不愿意表达,

慢慢的出现了社交老年痴呆的征兆。

社交老年痴呆症

指**社交平台更新缓慢,没有动态要发表。

朋友圈三天可见、斗图斗不动了,

**除了工作不再使用、

微博除了哈哈哈再也发不出其他内容……

7

明明很年轻,社交却越来越迟钝。

有时候,我们也想打开心扉。

但往往是,十孤然拒矛盾体。

十孤然拒

明明十分孤独无聊,却依然拒绝别人的邀约。

也曾尝试和朋友和朋友打成一片,但几次交际过后,发现还是一个人待在家里是最舒服的。

约好了周末和朋友见面,

距离见面的日子越近,内心就越紧张。

忽然朋友来电说:外出培训,下次再约。

呼,长舒一口气, 好险!

成年人就是这样,

一边害怕着孤独,一边恐惧着社交。

8

知乎上有人问:你为什么喜欢一个人呆着。

其实,我一个人呆着不是高冷,

不是孤傲,也不是内向,

更不是对生活失去的热情和失望。

而是,认清了自己,

选择了最舒服的生活方式:阳光宅。

阳光宅

下班就回家,吃饭靠外卖,社交靠**,对象基本不存在,在自己的城市宅到足不出户。

‍‍

与此同时,对这个世界又抱有极大的好奇心,热衷于探访别的地方。

(来源:微博@语文指挥中心)

没有礼貌性的尬聊、没有不同频率的社交,

我们在独处中感到充实舒适,

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

9

我们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生活,

没有服附庸取悦,而是更加随性自我。

原来,成年人是一人成军的生活。

一人成军

没有标签设定,一个人瞎过。

能自己吃饭睡觉打豆豆、

也能自己搬家扛水打蟑螂……

每个成年人都能活成一支队伍。

委屈也好,困难也罢,

成年人的生活,

总是害羞又内省,矛盾又纠结,

谁不是999次想死,1000次活了下来;

谁不是一年365天,

360天在各种“病症”之间来回切换。

可怕的不是这些“病”,

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这些病都消失了。

因为那一天,

你会发现,

你再也没有青春的活力和慌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