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的传承与时代意义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倘若有人问起自己的家或家族的家风和家训是什么时,多数人就会难以作答。要么说没有家风,要么简单敷衍过去。似乎家风家训,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被人们所淡漠或遗忘。
其实,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灵魂,它的存在,对家庭或者家族成员的教育和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就是对后世子孙的教育和影响也是深远的!
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没有了家风和家训,就好像失去了教育的根基,失去了教育的灵魂。也难怪有些家庭多少年过去了,也没培养出个像样的人才,仍然是普通寻常的百姓。当然了,在这里不是说是普通百姓了就不好!至少说没有培养出比较突出的、卓越的、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才。也不是说,没有家风家训的家庭,就培养不出人才,至少说他们要在培养家庭成员上,立足于家庭本身,从实际出发,要通过几代人的教育积淀和教育经验,从而达到培养出人才的目的。
由此可见,家风家训对于一个家庭或者家族而言,显得多么重要。
提及家风家训,它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我国的家风家训文化可以追溯到周代,之后随着时光推移,产生了班昭的《女诚》、颜之推的《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著作,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家范”、“家则”、“家箴”、“家约”。如明清时期,家风家训文化最为流行。清人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搜集了大量有关家训的名言警句,影响极为广泛。我国传统家训中虽有一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勤劳俭朴、耕读传家、自立自强、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训、家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的同时,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对其加以创造性转化,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和培育起到积极作用。
建设家风家训能够健强个体的心理和精神。在多变多样的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和精神往往会产生困顿、迷惑,此刻如果你想起父母讲的一两句有哲理的话,就会感到安然妥帖,就会克服心理和精神障碍。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较为著名的《裴氏家训》,其内容为:
《裴⽒家训》
⼀、敬奉祖先⼆、孝顺⽗母
三、友爱兄弟四、和宗族
五、敦睦邻⾥六、⽴⾝谨厚
七、居家勤俭⼋、严教⼦孙
九、读书明德⼗、淳厚戚朋
⼗⼀、慎重⾔语⼗⼆、讲求公德
《裴⽒家戒》
⼀、⽏忤尊亲⼆、⽏辱祖先
三、⽏重男轻⼥四、⽏事赌博
五、⽏为**六、⽏贪⾊淫
七、⽏吸烟毒⼋、⽏酗酒好⽃
九、⽏忘本崇洋⼗、⽏⼊帮派
⼭西闻喜裴⽒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世家,发祥于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名门巨族之⼀。裴⽒家族⾃秦汉魏晋,历六代⽽盛,⾄隋唐⽽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千余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茂郁如林,代有伟⼈。据史册记载仅宰相就有59⼈,⼤将军59⼈,⾄于在学术或科学及其他领域有成就者,更是不胜枚举。其家族⼈物之盛、德业⽂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绝⽆仅有。
裴⽒家族的家规家训,是裴⽒家族最闪亮的⽂化符号。裴⽒家族12条《家训》和10条《家戒》的核⼼,就是“重教守训,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律”。主要就是要求家族⼦弟崇德尚德,以孝友⽴⾝,以勤俭持家,以忠义为本,以才学⾃⽴,以仁爱待⼈,做到廉洁奉公、忠⼼效国,反映了“修⾝、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坚守和价值追求。
⼭西闻喜县裴柏村裴⽒祖庙门⼝⽴有“⽓众⼭河”“忠孚华夏”两个牌坊,在牌坊⾥⽴有世系碑、宰相碑、状元碑三块⽯碑。裴⽒碑馆中的裴⽒家谱碑牌匾,仍然在⽆声地讲述着裴⽒家族在历史上的辉煌,教育和激励后⼈。
再来看看陕西省韩城进士之乡的家训。陕西省韩城市素称“文史之乡”,历朝历代名人辈出,先后有汉太史公司马迁,明朝首辅薛国观,户部尚书张士佩,宣化巡抚刘永祚,清代状元王杰,刑部尚书张廷枢,贵州巡抚刘荫枢等。宋、元、明、清时代韩城有进士115人,状元2人。明清两代科举入仕者达800余人,其中进士90多人,举人544人。民间流传着“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的说法。有“一门三进士”“祖孙父子三代翰林”“父子御史”等佳话。
在韩城随处可见门楼木刻或砖雕的“登科”“科第”“世科第”“明经第”“进士第”“司马第”“中宪第”“国宾第”“思隐第”“外翰第”“父子御史”“十马高轩”等字样。即使是那些贫穷人家,也不忘在门楼上题上“耕读传家”。
以韩城党家村为例,整个党家村共计有四合院100座,几乎家家门楹之上都高挂着木制或石制的匾额,匾额的内容不尽相同,有的刻着“和致祥”,有的则为“慎和谦”,有的是“孝悌悲”,有的是“耕读”“笃静”等等。整个党家村还遵循他们一致推崇的家训,其内容总共有七条:
第一条:
事能知足心长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第二条: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第三条: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第四条: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顺有存;
第五条:
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
第六条:
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醉后失言醒时悔,健不保养病时悔;
第七条:
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见,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家风家训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是多么的重要!时至今日,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了,更应该懂得如何建立自己家庭或家族的家风和家训。
建设家风家训,能够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长期以来我们偏重于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又偏重于学生的智育,使教育偏离了本义。重视家风家训教育,发挥家庭在培养人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中的作用,可以弥补目前的教育偏差。中华文化向来重视家和家文化,家文化、家风、家训、家教,对人的教育作用很大。直至今天,如果我们说某人素质差,首先想到的便是其家教不好。这是因为,家教就是通过家风、家训、家范、家箴等方式来施行的,家风家训弱化了,人的文明素质的培养就会受到局限。
建设家风家训能够提高国民的精神文明水平。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生活的场所有家庭、有单位、有公共领域,这些领域和场所都应有所规范,这样生活才会有良好秩序,才会和谐温暖。家庭的规范就是家训、家范。家风、家训所赋予的良好素质,会延伸到家庭外的社会生活,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有人说:“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会给后人,造成不良影响。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的家风。
首先是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等等。
其次是要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做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是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
再次是要构建和谐家风。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风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善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总之,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以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家风家训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
家风家训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但愿我们都能提高自己,不仅是学识,尤其是自己的修养。
因此,在当下的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建立家风家训,而且还要继承和弘扬家风家训,对于每个家庭或者每个家族而言,仍然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