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和家长有疑惑,学习作文,真的需要学会画思维导图吗?
作文和思维导图的打通、对接,在台湾做得不错。高诗佳的《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作文书》,就是 用思维导图法分析了胡适、鲁迅、朱自清、徐志摩、林徽因、梁遇春等**的文章,让学生在经典散文中爱上阅读,学会写作,让经典文学更有趣味性,训练孩子的作文能力。
那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 丁丁老师也尝试将这一模式引起作文课堂。每次课外,都会布置一道阅读题,其中就需要画思维导图。
如,一次作业就节选了毕淑敏的《薰衣草叶》一文。
《薰衣草叶》自序(节选)
毕淑敏
一直没见过真正的薰衣草,只是熟悉它的味道,在各种喷雾剂和香水的飞沫里。终于有一天,在欧洲油画般的山野中,看到了一片绛紫色的云霞在远方浮动。同行的朋友们以为是野花,以为是紫苜蓿,以为是茂密的马兰……突然有一个人恍然大悟道,那是薰衣草啊!
人们大呼小叫要停车,口气之急迫,让不通汉语的外籍司机以为是有人受了伤。车停稳之后,大家高一脚低一脚地向紫色的地毯奔扑而去。
走到近处,才看清这美丽的植物,并不是匍匐在地上,而是安然挺立着,株高大约有1米。顶端是玫瑰香葡萄色的穗状花序,花上被覆着星星状的茸毛,粗粗看去,好像是能磨出紫色面粉的小麦穗。每株有1 0朵左右的密集小花拥挤在一起,仿佛一群胆怯的小姑娘,抬着头低着下颌,你靠着我我靠着你,手拉手紧密团结成幽蓝色的香柱。茎干呈灰绿色,窄长的叶片细碎而纷披,在干燥的空气中蛰伏着,好像正在憩息的含羞草……微风掠过的时候,薰衣草就活泼地荡漾起来,仿佛紫蓝色的精灵累了,一展腰肢做起柔曼的瑜伽。薰衣草给人的印象内敛而谦逊。
大家的下一个统一动作就是俯下身去扇动鼻翼,抽吸薰衣草的迷人香气。大失所望的是,除了清淡的草木之气,薰衣草的味道是哑的。徒有虚名的薰衣草大智若愚地沉默着,不肯把些许香氛赠送我们。微风吹过,它们不好意思地摇曳着,好像在祈请原谅。
没有香味的薰衣草,几乎让人怀疑它们的真实身份。有几个人说,也许,这不过是紫苜蓿的变种吧,咱们自作多情了。
揣着疑团回到车上,问过了当地籍的司机,才知道这千真万确就是大名鼎鼎的薰衣草,才知道真正的薰衣草在没有提炼出精油之前,是不香的。于是就想再回头看一眼沉默的薰衣草,可惜起伏的山峦已遮挡住它们紫色的侧影。
长久地挂念着薰衣草,看到紫色就想起了它,它成了紫色的形象大使。
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的学生,却用自己的理解完成了。
丁丁老师想说:让孩子学习作文的时候 ,学会画思维导图,不是训练孩子画画,画得多像,关键是让孩子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家到底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的。当读懂了作家的“秘密”,这些技巧就会潜移默化变成自己的能力,再写作文就能用上,做阅读理解也就不再话下了。
A、一些家长说孩子不会找中心思想,写作文也容易中心不集中,那就特别需要做思维导图的训练。一方面从这些名家名篇中可以看出写作逻辑,先从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写什么。另一方面,再复杂的事情,也都有一条外在的表现线和内在的逻辑线,多次训练之后,可以去感知。当这样的训练做多了,中心思想就是小意思了。
B、思维导图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也不是只有一种思路。就拿《薰衣草》一文来说,上面大多是从猜想远看近看思考 的模式,这是一条故事的外在表现线。如果我们从心情的变化线来看,那主干是这样的:期待大呼小叫怀疑挂念,然后再对这些词进行补充,加一些枝条,就是很好的思维导图。
丁丁老师:作家、媒体人、资深小学作文专家,提倡写出“会呼吸的作文”。跟着丁丁老师,让你爱上写作文。